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1.1 熊蜂简介 | 第11-12页 |
1.1.1 熊蜂生物学特性及活动规律 | 第11页 |
1.1.2 熊蜂的授粉应用 | 第11-12页 |
1.2 化学感受器受体超家族 | 第12-18页 |
1.2.1 化学感受器 | 第12-18页 |
1.3 化学感受器受体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3.1 气味受体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2 味觉受体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3 离子受体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家族鉴定与分析 | 第23-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1 兰州熊蜂全基因组序列获取 | 第23-24页 |
2.1.2 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家族成员序列预测 | 第24-25页 |
2.1.3 气味受体家族成员序列分析 | 第25页 |
2.2 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家族鉴定及分析 | 第25-35页 |
2.2.1 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序列的鉴定及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 第25-31页 |
2.2.2 基因结构 | 第31-33页 |
2.2.3 保守基序分析 | 第33-34页 |
2.2.4 气味受体家族进化树分析 | 第34-35页 |
2.3 讨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兰州熊蜂味觉受体家族鉴定与分析 | 第36-4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页 |
3.1.1 兰州熊蜂全基因组序列获取 | 第36页 |
3.1.2 兰州熊蜂味觉受体家族成员序列预测 | 第36页 |
3.1.3 味觉受体家族成员序列分析 | 第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3.2.1 兰州熊蜂味觉受体鉴定及理化特性分析 | 第36-38页 |
3.2.2 味觉受体家族基因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3.2.3 保守基序分析 | 第39-40页 |
3.2.4 味觉受体家族系统进化分析 | 第40-41页 |
3.3 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兰州熊蜂离子受体家族鉴定与分析 | 第43-4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4.1.1 兰州熊蜂全基因组序列获取 | 第43页 |
4.1.2 兰州熊蜂离子受体家族成员序列预测 | 第43页 |
4.1.3 离子受体家族成员序列分析 | 第43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4.2.1 兰州熊蜂离子受体序列的鉴定及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 第43-44页 |
4.2.2 基因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4.2.3 保守基序分析 | 第45-46页 |
4.2.4 离子受体家族进化树分析 | 第46-48页 |
4.3 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9-51页 |
5.1 气味受体家族鉴定与分析 | 第49页 |
5.2 味觉受体家族GRS鉴定及分析 | 第49页 |
5.3 离子受体IRS鉴定与分析 | 第49-50页 |
5.4 前景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