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3页 |
一、禾本科植物中的干旱应答蛋白 | 第10-14页 |
1 LEA蛋白 | 第10-12页 |
2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 | 第12页 |
3 FtsH同源物 | 第12页 |
4 HSP家族 | 第12-13页 |
5 GST家族 | 第13页 |
6 DREB转录因子 | 第13-14页 |
二、水稻应答干旱胁迫的研究 | 第14-19页 |
2.1 应答干旱胁迫的水稻基因 | 第15-17页 |
2.1.1 起防御作用及保护膜结构的蛋白基因 | 第15页 |
2.1.2 渗透物质生物合成及调节的相关基因 | 第15-16页 |
2.1.3 有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 | 第16-17页 |
2.1.4 DREB转录因子基因 | 第17页 |
2.2 水稻应答干旱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7-19页 |
三、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3页 |
3.1 不同生态型芦苇研究体系 | 第19页 |
3.2 自然条件下沙丘芦苇抗逆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9-20页 |
3.3 实验室条件下沙丘芦苇抗逆性的研究 | 第20-21页 |
3.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一、实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 第23页 |
二、药品试剂 | 第23页 |
三、含水量测定 | 第23页 |
四、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3页 |
五、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六、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24页 |
七、芦苇叶片蛋白质提取 | 第24页 |
八、蛋白质双向电泳分离 | 第24-25页 |
九、蛋白质鉴定及数据库检索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26-37页 |
一、两种生态型芦苇幼苗的均一化培养和干旱处理 | 第26-27页 |
二、干旱条件下两种生态型芦苇幼苗的生理变化 | 第27-29页 |
2.1 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27页 |
2.2 与活性氧代谢相关的酶活力变化 | 第27-28页 |
2.2 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三、干旱条件下两种生态型芦苇叶片的蛋白质组变化 | 第29-37页 |
3.1 用于蛋白质组分析的芦苇全蛋白的提取 | 第29-30页 |
3.2 沼泽芦苇应答干旱的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 第30-33页 |
3.3 沙丘芦苇应答干旱的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 第33-3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7-48页 |
一、干旱条件下芦苇的生理生化变化分析 | 第37-39页 |
1.1 干旱对SOD、POD和CAT三种酶的酶活力都产生了很大影响,POD活力的增强与芦苇抗旱能力正相关 | 第37-38页 |
1.2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升高是芦苇抗旱的原因之一 | 第38-39页 |
二、干旱条件下芦苇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39-48页 |
2.1 沼泽芦苇响应干旱胁迫的蛋白质变化 | 第39-40页 |
2.2 沙丘芦苇响应干旱胁迫的蛋白质变化 | 第40-41页 |
2.3 两种生态型芦苇中的干旱应答蛋白的异同 | 第41页 |
2.4 芦苇响应干旱胁迫的蛋白质 | 第4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