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TURBO码在WiMAX移动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WiMAX 简介 | 第11-13页 |
1.2 信道编码理论 | 第13-16页 |
1.2.1 数字通信组成及信道容量 | 第13-14页 |
1.2.2 差错控制的方式 | 第14-15页 |
1.2.3 纠错码的分类 | 第15-16页 |
1.3 Turbo 码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2 Turbo 码基本原理 | 第18-29页 |
2.1 Turbo 码的编码 | 第18-19页 |
2.2 Turbo 码的译码 | 第19-21页 |
2.3 Turbo 码的译码算法 | 第21-29页 |
2.3.1 MAP 算法 | 第22-26页 |
2.3.2 对数域MAP 算法 | 第26-28页 |
2.3.3 SOVA 算法 | 第28-29页 |
3 卷积Turbo 码 | 第29-42页 |
3.1 卷积Turbo 码的编码 | 第29-33页 |
3.1.1 编码器结构 | 第29页 |
3.1.2 分量编码器结构 | 第29-30页 |
3.1.3 交织器 | 第30-32页 |
3.1.4 编码器循环状态的确定 | 第32页 |
3.1.5 子块生成及交织 | 第32-33页 |
3.2 卷积Turbo 码的译码 | 第33-42页 |
3.2.1 译码器结构 | 第33-34页 |
3.2.2 双二进制译码算法 | 第34-37页 |
3.2.3 译码算法的改进 | 第37-42页 |
4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42-52页 |
4.1 仿真环境及仿真系统的实现 | 第42页 |
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2-52页 |
4.2.1 不同数据块长度仿真比较 | 第42-47页 |
4.2.2 不同调制模式仿真比较 | 第47-48页 |
4.2.3 不同信道仿真比较 | 第48-50页 |
4.2.4 不同译码算法仿真比较 | 第50-52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56-59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