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43页 |
1.1 双酚A | 第10-20页 |
1.1.1 双酚A简介 | 第10页 |
1.1.2 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 第10-11页 |
1.1.3 “低剂量”的定义 | 第11页 |
1.1.4 暴露时间 | 第11页 |
1.1.5 BPA的动力学和新陈代谢 | 第11-12页 |
1.1.6 BPA作用的毒理效应 | 第12页 |
1.1.7 发育期BPA暴露对脑和非生殖行为发育的影响 | 第12-16页 |
1.1.7.1 发育期BPA暴露对大脑中受体的影响 | 第13页 |
1.1.7.2 发育期BPA暴露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 第13-14页 |
1.1.7.3 发育期BPA暴露对大脑结构的影响 | 第14-15页 |
1.1.7.4 发育期BPA暴露对非生殖行为的影响 | 第15-16页 |
1.1.8 BPA作用机制 | 第16-20页 |
1.1.8.1 BPA的雌激素作用效应 | 第16-17页 |
1.1.8.2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 第17页 |
1.1.8.3 其他内分泌相关的作用机制 | 第17-18页 |
1.1.8.4 BPA和表观遗传修饰 | 第18-19页 |
1.1.8.5 低剂量BPA对发育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快速作用效应 | 第19-20页 |
1.2 学习记忆相关机制 | 第20-30页 |
1.2.1 学习记忆的表观遗传模式 | 第20-24页 |
1.2.1.1 学习记忆行为学实验中的表观遗传模式 | 第20-22页 |
1.2.1.2 DNA甲基化和其对记忆激活和记忆抑制的平衡作用 | 第22页 |
1.2.1.3 染色质修饰酶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 第22-24页 |
1.2.2 ERK信号通路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 第24-27页 |
1.2.2.1 ERK与LTP和突触可塑性 | 第24页 |
1.2.2.2 ERK在长期记忆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1.2.2.3 ERK对核转录因子CREB的影响 | 第25-26页 |
1.2.2.4 ERK对NMDA和AMPA受体的影响 | 第26页 |
1.2.2.5 ERK信号通路和其他通路的相互作用 | 第26-27页 |
1.2.3 学习记忆和突触可塑性 | 第27-30页 |
1.2.3.1 可塑性的突触前机制 | 第27-28页 |
1.2.3.2 可塑性的突触后机制 | 第28-29页 |
1.2.3.3 树突棘形态变化的结构可塑性 | 第29-30页 |
1.3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30-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3页 |
第二章 胚胎期BPA暴露雄性仔鼠模型的建立 | 第43-53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2.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3-44页 |
2.1.1.1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2.1.1.2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2.1.2 试验动物模型 | 第44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2.1.3.1 雄性仔鼠生长性能的测定 | 第44页 |
2.1.3.2 样品采集和前处理 | 第44页 |
2.1.3.3 雄性仔鼠脏体系数测定 | 第44页 |
2.1.3.4 血清激素含量测定 | 第44页 |
2.1.3.5 雄性仔鼠脑海马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44-45页 |
2.1.4 统计学处理 | 第45页 |
2.2 试验结果 | 第45-48页 |
2.2.1 胚胎期BPA暴露对出生后雄性仔鼠体重的影响 | 第45-46页 |
2.2.2 胚胎期BPA暴露对雄性仔鼠脏体比的影响 | 第46页 |
2.2.3 胚胎期BPA暴露对雄性仔鼠血清激素的影响 | 第46-47页 |
2.2.4 雄性仔鼠大脑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 | 第47-48页 |
2.3 分析与讨论 | 第48-50页 |
2.3.1 BPA的胎盘转移 | 第48页 |
2.3.2 BPA暴露增加了雄性仔鼠体重 | 第48-49页 |
2.3.3 胚胎期BPA暴露改变了血清激素水平 | 第49页 |
2.3.4 胚胎期BPA暴露影响了雄性仔鼠海马组织形态学结构 | 第49-50页 |
2.4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三章 胚胎期BPA暴露对雄性仔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第53-63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6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3.1.2 动物模型制备 | 第53页 |
3.1.3 行为学试验 | 第53-55页 |
3.1.3.1 开场实验(Open field test) | 第53-56页 |
3.1.3.2 目标识别实验(Object recognition test) | 第56-55页 |
3.1.3.3 八臂迷宫试验(Radial arm maze) | 第55页 |
3.1.4 统计学处理 | 第55-56页 |
3.2 试验结果 | 第56-60页 |
3.2.1 开场试验(Open field test) | 第56页 |
3.2.2 目标识别实验(Object recognition test) | 第56-58页 |
3.2.3 八臂迷宫(Radial arm maze) | 第58-60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60-61页 |
3.3.1 胚胎期BPA暴露对开场行为的影响 | 第60页 |
3.3.2 胚胎期BPA暴露降低了雄性仔鼠学习记忆能力 | 第60-61页 |
3.4 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四章 胚胎期BPA暴露对雄性仔鼠海马表观遗传酶表达的影响 | 第63-7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7页 |
4.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3-64页 |
4.1.1.1 主要试剂 | 第63-64页 |
4.1.1.2 主要仪器 | 第64页 |
4.1.2 试验动物模型 | 第64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64-67页 |
4.1.3.1 海马中总RNA的提取 | 第64-65页 |
4.1.3.2 海马组织总RNA质量鉴定 | 第65页 |
4.1.3.3 引物设计 | 第65-66页 |
4.1.3.4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反应 | 第66-67页 |
4.1.4 统计学处理 | 第67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67-68页 |
4.3 分析与讨论 | 第68-70页 |
4.3.1 胚胎期BPA暴露和DNA甲基化修饰 | 第68-69页 |
4.3.2 胚胎期BPA暴露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 第69-70页 |
4.4 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第五章 胚胎期BPA暴露对雄性仔鼠海马ERK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 第72-81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72-75页 |
5.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72-74页 |
5.1.1.1 主要试剂 | 第72-73页 |
5.1.1.2 主要仪器 | 第73-74页 |
5.1.2 试验动物模型 | 第74页 |
5.1.3 Western Blotting测定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74-75页 |
5.1.3.1 海马组织蛋白样品制备 | 第74页 |
5.1.3.2 蛋白样品检测 | 第74-75页 |
5.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 第75页 |
5.2 结果 | 第75-77页 |
5.3 分析与讨论 | 第77-78页 |
5.4 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第六章 胚胎期BPA暴露对突触可塑性影响的分子机制 | 第81-93页 |
6.1 材料和方法 | 第81-84页 |
6.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81-83页 |
6.1.1.1 主要试剂 | 第81-82页 |
6.1.1.2 主要仪器 | 第82-83页 |
6.1.2 动物模型制备 | 第83页 |
6.1.3 海马超微结构观察 | 第83页 |
6.1.4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 | 第83-84页 |
6.1.5 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84页 |
6.1.6 统计学数据处理 | 第84页 |
6.2 结果 | 第84-88页 |
6.2.1 胚胎期BPA暴露对雄性仔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84-85页 |
6.2.2 胚胎期BPA暴露对海马synaptophysin,PSD-95,spinophilin,GluR1,和NMDAR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85页 |
6.2.3 胚胎期BPA暴露对海马synaptophysin,PSD-95,spinophilin,GluR1,和NMDAR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85-88页 |
6.3 分析与讨论 | 第88-89页 |
6.3.1 胚胎期BPA暴露改变了雄性仔鼠海马突触结构 | 第88页 |
6.3.2 胚胎期BPA暴露下调了海马突触标记性分子(synaptophysin,PSD-95,和spinophilin)的表达 | 第88-89页 |
6.3.3 胚胎期BPA暴露降低了海马谷氨酸受体(GluR1和NMDAR1)的表达 | 第89页 |
6.4 小结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全文结论 | 第93-94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4-96页 |
Abstract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个人简介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