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引言 | 第15-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1.2.1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谱系地理学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2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谱系地理学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2.3 血皮槭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3 研究目标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野生血皮械生长状况分析 | 第27-42页 |
2.1 调查地生境概况 | 第27-34页 |
2.1.1 秦岭山脉 | 第27-30页 |
2.1.2 大巴山 | 第30-32页 |
2.1.3 武陵山 | 第32-33页 |
2.1.4 中条山 | 第33-34页 |
2.2 调查方法 | 第3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2.3.1 野生血皮槭胸径(或地径)和树高分布状况 | 第34-39页 |
2.3.2 树干特性 | 第39页 |
2.4 讨论 | 第39-40页 |
2.5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血皮槭谱系地理分析 | 第42-6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2.1 DNA提取 | 第44页 |
3.2.2 DNA检测 | 第44-45页 |
3.2.3 叶绿体基因组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 第45页 |
3.2.4 PCR扩增 | 第45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45-47页 |
3.3.1 单倍型谱系关系分析 | 第46页 |
3.3.2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 | 第46-47页 |
3.3.3 群体历史动态分析 | 第47页 |
3.3.4 综合分析 | 第47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3.4.1 血皮械单倍型种类 | 第47-48页 |
3.4.2 单倍型地理分布及其网络关系 | 第48-51页 |
3.4.3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 第51-52页 |
3.4.4 群体历史动态 | 第52-53页 |
3.4.5 群体分化时间 | 第53-54页 |
3.5 讨论 | 第54-61页 |
3.5.1 血皮槭遗传多样性 | 第54-56页 |
3.5.2 血皮槭遗传结构 | 第56-58页 |
3.5.3 血皮槭群体历史动态 | 第58-60页 |
3.5.4 血皮槭遗传资源保存策略 | 第60-61页 |
3.6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4.1 结论 | 第62页 |
4.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