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河谷型乡镇建筑材料生态化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1.1.1 区域概况 | 第16页 |
1.1.2 研究范围 | 第16-17页 |
1.1.3 区域所处的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 第17-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 | 第20-22页 |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0-21页 |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21-22页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24页 |
1.4.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22页 |
1.4.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2-24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乡镇建筑材料调研分析 | 第25-75页 |
2.1 调研概况 | 第25-26页 |
2.1.1 调研地点 | 第25页 |
2.1.2 调研方法 | 第25页 |
2.1.3 调研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2.2 乡镇建筑调研 | 第26-65页 |
2.2.1 渭南镇 | 第26-29页 |
2.2.2 石佛镇 | 第29-31页 |
2.2.3 新阳镇 | 第31-34页 |
2.2.4 中滩镇 | 第34-37页 |
2.2.5 甘谷县礼辛乡 | 第37-39页 |
2.2.6 平南镇 | 第39-41页 |
2.2.7 花牛镇 | 第41-43页 |
2.2.8 秦安县中山乡 | 第43-45页 |
2.2.9 秦安县莲花镇 | 第45-46页 |
2.2.10 商洛市沙河子镇 | 第46-47页 |
2.2.11 商南县清油河镇 | 第47-50页 |
2.2.12 商南县试马镇 | 第50-51页 |
2.2.13 商南县任家沟村 | 第51-53页 |
2.2.14 商南县青山镇 | 第53-55页 |
2.2.15 商南县白浪镇 | 第55-56页 |
2.2.16 淅川荆紫关镇 | 第56-58页 |
2.2.17 蓝田华胥镇 | 第58-60页 |
2.2.18 蓝田焦岱镇 | 第60-62页 |
2.2.19 蓝田辋川镇 | 第62-63页 |
2.2.20 蓝田玉山镇 | 第63-65页 |
2.3 乡镇建筑综合分析 | 第65-73页 |
2.3.1 乡镇建筑的选址及发展阶段 | 第65-68页 |
2.3.2 乡镇建筑功能及建筑风格 | 第68-69页 |
2.3.3 乡镇墙体材料及装饰材料 | 第69-71页 |
2.3.4 乡镇建筑特征汇总 | 第71-73页 |
2.4 材料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73-7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三章 乡镇建筑材料问题剖析 | 第75-94页 |
3.1 主体材料 | 第75-82页 |
3.1.1 主体材料应用及性能分析 | 第75-78页 |
3.1.2 主体材料问题剖析 | 第78-82页 |
3.2 围护材料 | 第82-89页 |
3.2.1 围护结构材料应用及性能分析 | 第82-86页 |
3.2.2 围护材料问题剖析 | 第86-89页 |
3.3 装饰材料 | 第89-93页 |
3.3.1 装饰材料的应用分析 | 第90-92页 |
3.3.2 装饰材料问题剖析 | 第92-9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四章 乡镇建筑材料生态化理论解析 | 第94-109页 |
4.1 影响因素 | 第94-95页 |
4.2 生态化材料的特征 | 第95页 |
4.3 建筑材料保温软件模拟 | 第95-104页 |
4.3.1 软件介绍 | 第95-96页 |
4.3.2 建筑材料保温模拟 | 第96-104页 |
4.4 材料应用的目标 | 第104页 |
4.4.1 适用性 | 第104页 |
4.4.2 安全性 | 第104页 |
4.4.3 经济性 | 第104页 |
4.4.4 美观性 | 第104页 |
4.4.5 生态性 | 第104页 |
4.5 材料应用的原则 | 第104-108页 |
4.5.1 材料的应用原则 | 第105页 |
4.5.2 材料的艺术表现 | 第105-106页 |
4.5.3 资源保育原则 | 第106-107页 |
4.5.4 回收利用原则 | 第107-10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五章 乡镇建筑材料生态化应用方法 | 第109-130页 |
5.1 总体策略 | 第109-110页 |
5.1.1 概念 | 第109页 |
5.1.2 基本要求 | 第109-110页 |
5.1.3 策略 | 第110页 |
5.2 主体结构材料 | 第110-113页 |
5.2.1 支承结构 | 第110-112页 |
5.2.2 屋盖结构 | 第112-113页 |
5.2.3 工程措施 | 第113页 |
5.3 围护结构材料 | 第113-122页 |
5.3.1 墙体材料 | 第113-115页 |
5.3.2 门窗材料 | 第115-119页 |
5.3.3 屋顶材料 | 第119-122页 |
5.4 建筑装饰材料 | 第122-126页 |
5.4.1 外墙饰面 | 第122-124页 |
5.4.2 内墙饰面 | 第124页 |
5.4.3 门窗装饰 | 第124-126页 |
5.4.4 屋面装饰 | 第126页 |
5.5 建筑材料生态化应用 | 第126-129页 |
5.5.1 主体结构生态化应用 | 第127页 |
5.5.2 围护结构生态化应用 | 第127-128页 |
5.5.3 装饰材料生态化应用 | 第128-12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六章 工程应用实证—以新阳镇商业街设计为例 | 第130-134页 |
6.1 规划布局 | 第130-131页 |
6.2 单体设计 | 第131-132页 |
6.3 建筑材料的生态化应用 | 第132-133页 |
6.3.1 主体材料 | 第132页 |
6.3.2 围护材料 | 第132-133页 |
6.3.3 装饰材料 | 第13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6页 |
结论 | 第134-135页 |
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9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