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二五”改建公路造价预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河南省改建公路造价现状分析 | 第16-38页 |
2.1 河南省干线公路现状 | 第16页 |
2.2 河南省改建公路造价组成分析 | 第16-37页 |
2.2.1 河南省改建公路单位造价分析 | 第16-18页 |
2.2.2 河南省改建公路分片区造价组成分析 | 第18-30页 |
2.2.3 河南省改建公路造价组成定量分析 | 第30-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影响公路造价的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3.1 外部因素 | 第38-39页 |
3.1.1 宏观经济因素 | 第38-39页 |
3.1.2 政策性调整因素 | 第39页 |
3.1.3 自然条件因素 | 第39页 |
3.2 内部因素 | 第39-41页 |
3.2.1 路基工程 | 第39-40页 |
3.2.2 路面工程 | 第40页 |
3.2.3 桥涵工程 | 第40页 |
3.2.4 交叉工程 | 第40-41页 |
3.2.5 服务设施工程 | 第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构建公路造价预测模型 | 第42-52页 |
4.1 灰色系统估价模型 | 第42-46页 |
4.1.1 灰色系统估价基本原理 | 第42页 |
4.1.2 灰色系统估价模型建立 | 第42-45页 |
4.1.3 灰色系统估价程序 | 第45-46页 |
4.1.4 灰色系统估价评价 | 第46页 |
4.2 模糊数学估价模型 | 第46-51页 |
4.2.1 模糊数学基本原理 | 第46页 |
4.2.2 模糊数学估价步骤 | 第46-47页 |
4.2.3 特征值的量化处理 | 第47-48页 |
4.2.4 模糊集合间相似度度量 | 第48-49页 |
4.2.5 指数平滑法 | 第49-50页 |
4.2.6 模糊数学估价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河南省十二五改建公路造价预测 | 第52-83页 |
5.1 预测模型典型工程选取 | 第52-53页 |
5.2 运用灰色系统模型估价 | 第53-60页 |
5.2.1 工程特征参数系数及确定其影响权重 | 第53-54页 |
5.2.2 典型工程分析 | 第54-55页 |
5.2.3 关联度的计算 | 第55-58页 |
5.2.4 估算工程造价 | 第58-59页 |
5.2.5 典型工程可靠性检验 | 第59-60页 |
5.3 应用模糊数学模型估价 | 第60-76页 |
5.3.1 典型工程分析 | 第60-61页 |
5.3.2 评判指标的隶属度确定 | 第61-63页 |
5.3.3 估算工程造价 | 第63-76页 |
5.4 灰色系统及模糊数学联合估价 | 第76-77页 |
5.5 河南省公路造价指数预测 | 第77-82页 |
5.5.1 人工价格指数 | 第77页 |
5.5.2 材料价格指数 | 第77-79页 |
5.5.3 机械台班价格指数 | 第79-80页 |
5.5.4 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 | 第80页 |
5.5.5 公路建设费用价格指数 | 第80-81页 |
5.5.6 公路建设费用价格指数预测 | 第81-82页 |
5.6 河南省十二五改建公路造价预测 | 第8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83-85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3-84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