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从丰田召回门事件所引发的对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缺陷思考 | 第13-16页 |
一、简要介绍丰田召回门事件 | 第13页 |
二、探究丰田召回差别待遇背后的法律原因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概况 | 第16-27页 |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简介 | 第16-20页 |
(一) 代表人诉讼制度历史沿革及现状 | 第16-17页 |
(二)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概念 | 第17页 |
(三)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价值 | 第17-18页 |
(四) 代表人诉讼制度所包含的利益关系 | 第18-19页 |
(五) 代表人诉讼制度性质探究 | 第19页 |
(六)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19-20页 |
二、代表人诉讼制度遭遇困境之原因探究 | 第20-27页 |
(一) 立法层面 | 第21-24页 |
(二) 司法层面 | 第24-25页 |
(三) 当事人方面:提起代表人诉讼存在经济上和心理上的障碍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国外群体诉讼制度比较研究 | 第27-35页 |
一、美国集团诉讼 | 第27-29页 |
(一) 集团诉讼制度发展进程 | 第27页 |
(二) 集团诉讼适用条件及类型 | 第27-28页 |
(三) 对美国集团诉讼的评价 | 第28-29页 |
二、德国团体诉讼 | 第29-31页 |
(一) 团体诉讼制度简介 | 第29页 |
(二) 团体诉讼的特征 | 第29-30页 |
(三) 团体诉讼的优劣势 | 第30-31页 |
三、选定当事人制度 | 第31-33页 |
(一) 选定当事人制度简介 | 第31-32页 |
(二) 选定当事人的特点 | 第32页 |
(三) 选定代表人制度的缺陷 | 第32-33页 |
四、域外群体诉讼制度启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关于完善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几点构想 | 第35-43页 |
一、完善代表人诉讼程序立法及相关实体立法 | 第35-41页 |
(一) 程序法方面 | 第35-40页 |
(二) 实体法层面 | 第40-41页 |
二、建立管理型法官制度 | 第41-43页 |
(一) 强化司法权威,实现司法独立 | 第41页 |
(二) 建立科学的法官业绩评价制度 | 第41-42页 |
(三) 在立案方面,细化立案受理条件,限制法院的强职权主义 | 第42页 |
(四) 在代表人诉讼程序运行过程中,加强法官对诉讼代表人行为的监督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