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7-16页 |
(一) 研究源起 | 第7-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 对任弼时党群关系思想的研究,有助于丰富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 第8-9页 |
2. 对任弼时党群关系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改进党的作风 | 第9页 |
3. 对任弼时党群关系思想的研究,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9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 关于任弼时的总体研究 | 第9-11页 |
2.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 研究的重难点及不足之处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 研究的重点 | 第14页 |
2. 研究的难点 | 第14-15页 |
3. 不足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任弼时党群关系思想的形成 | 第16-28页 |
(一) 任弼时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6-19页 |
1. 国际背景 | 第16-17页 |
2. 国内背景 | 第17-19页 |
(二) 对马列主义党群观的吸收和发扬是其形成的理论源泉 | 第19-23页 |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群关系思想 | 第20页 |
2. 列宁党群关系思想 | 第20-23页 |
(三) 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吸收是其形成的历史依据 | 第23-25页 |
(四) 长期参加革命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 | 第25-28页 |
二、任弼时党群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8-36页 |
(一) 坚信民众是党夺取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 | 第28-29页 |
(二) 少空谈多行动,坚持从民众需求出发的观点 | 第29-31页 |
(三) 共产党员应向民众学习 | 第31-32页 |
(四) 健强党组织,密切党群关系 | 第32-33页 |
(五) 改进领导作风与工作方法,赢得群众的拥护 | 第33-36页 |
1. 抓住工作的中心环节 | 第34页 |
2. 发扬党员干部的创造力 | 第34页 |
3. 反对不正之风,培养优良的领导作风 | 第34-36页 |
三、任弼时党群关系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36-41页 |
(一) 身体力行、实事求是 | 第36-37页 |
(二) 一心为民、大公无私 | 第37-38页 |
(三) 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 第38-41页 |
1. 犯颜直谏,坚决反对党内右倾错误 | 第38-39页 |
2. 明辨是非,坚决抵制张国焘的分裂活动 | 第39页 |
3. 英勇无畏,反对党内错误作风 | 第39-41页 |
四、任弼时党群关系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当代启示 | 第41-48页 |
(一) 任弼时党群关系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41-43页 |
1. 丰富了马列主义党群关系思想 | 第41页 |
2. 丰富了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 第41-43页 |
(二) 任弼时党群关系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43-48页 |
1. 优化党员思想意识,解决好联系群众的首要问题 | 第43-44页 |
2. 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巩固党联系群众的物质基础 | 第44-45页 |
3. 加强党的建设,塑造党的良好形象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一) 专著类 | 第49页 |
(二) 报纸、期刊类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