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2-15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理论概述 | 第17-29页 |
2.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1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7-18页 |
2.1.2 投资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理论 | 第18-20页 |
2.1.3 投资项目社会分析理论 | 第20-21页 |
2.1.4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第21页 |
2.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评价的理论定位 | 第21-22页 |
2.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评价的常用方法 | 第22-23页 |
2.3.1 基本评价方法 | 第22页 |
2.3.2 综合评价方法 | 第22-23页 |
2.3.3 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法 | 第23页 |
2.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评价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3-29页 |
2.4.1 层次分析法 | 第23-27页 |
2.4.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7-29页 |
第3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6页 |
3.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9-30页 |
3.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30-32页 |
3.2.1 经济效益 | 第30页 |
3.2.2 社会效益 | 第30-31页 |
3.2.3 资源效益 | 第31页 |
3.2.4 环境效益 | 第31-32页 |
3.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图 | 第32-33页 |
3.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指标评价三级指标 | 第33-36页 |
第4章 案例研究:辽宁海州露天煤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 第36-55页 |
4.1 概况 | 第36-39页 |
4.1.1 地理环境概况 | 第36-38页 |
4.1.2 地质环境问题 | 第38-39页 |
4.1.3 地质环境治理状况 | 第39页 |
4.2 辽宁海州露天煤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9-54页 |
4.2.1 评价对象 | 第39-40页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5页 |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5-51页 |
4.2.4 隶属度的确定 | 第51-53页 |
4.2.5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3-54页 |
4.3 评价结论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问题与建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1 | 第62-70页 |
附录 2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