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1.1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1 选题意义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8-9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2.2 技术路线图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1页 |
1.4 可能存在的创新 | 第11-12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5页 |
2.1 粮食安全相关理论 | 第12-13页 |
2.1.1 粮食安全 | 第12页 |
2.1.2 粮食自给率 | 第12页 |
2.1.3 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2.2.1 农业经营主体 | 第13-14页 |
2.2.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第14页 |
2.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第14页 |
2.2.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征 | 第14-15页 |
3 粮食安全与农业经营主体 | 第15-21页 |
3.1 我国粮食总产量和进出口现状 | 第15-17页 |
3.1.1 我国粮食总产量波动情况 | 第15页 |
3.1.2 我国粮食进出口情况 | 第15-17页 |
3.2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的变动趙势及其安全风险 | 第17-18页 |
3.2.1 变动趋势 | 第17-18页 |
3.2.2 安全风险 | 第18页 |
3.3 粮食安全与农业经营主体选择的关系 | 第18-19页 |
3.4 基于粮食安全背景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4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分析 | 第21-25页 |
4.1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4.1.1 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4.1.2 面临的挑战 | 第22页 |
4.2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4.2.1 家庭农场 | 第23页 |
4.2.2 专业大户 | 第23页 |
4.2.3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23-24页 |
4.2.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第24-25页 |
5 基于粮食安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分析 | 第25-33页 |
5.1 基于粮食安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横向比较分析 | 第25-27页 |
5.1.1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特点比较 | 第25-26页 |
5.1.2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诉求差异比较 | 第26-27页 |
5.2 基于粮食安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国际比较分析 | 第27-33页 |
5.2.1 美、日、韩农业概况 | 第27-28页 |
5.2.2 美国农业政策及农业经营主体特征 | 第28-30页 |
5.2.3 日本农业政策及农业经营主体特征 | 第30页 |
5.2.4 韩国农业政策及农业经营主体特征 | 第30-31页 |
5.2.5 经验启示 | 第31-33页 |
6 基于粮食安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制约因素 | 第33-35页 |
6.1 农业经营中产出导向与利润导向矛盾 | 第33页 |
6.2 宏观上人多地少与微观上人少地多矛盾 | 第33-34页 |
6.3 适度规模经营与农地产权制度矛盾 | 第34-35页 |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35-3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35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35-37页 |
7.2.1 确立政府农业扶持政策,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 | 第35-36页 |
7.2.2 培育土地流转的市场,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效率 | 第36页 |
7.2.3 完善培训与服务体系,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 | 第36页 |
7.2.4 实行行业协会联盟制,增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权利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