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框架和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绩效评价理论概述 | 第15-22页 |
2.1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政务微博 | 第15页 |
2.1.2 地方政务微博 | 第15页 |
2.1.3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 | 第15-16页 |
2.1.4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绩效测评 | 第16页 |
2.2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的内容 | 第16-18页 |
2.2.1 发布政务 | 第16-17页 |
2.2.2 政务信息公开 | 第17页 |
2.2.3 推送便民信息 | 第17-18页 |
2.3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的对象 | 第18-19页 |
2.3.1 社会公众 | 第18页 |
2.3.2 社会团体组织 | 第18页 |
2.3.3 党政机关公务人员 | 第18-19页 |
2.3.4 其他服务对象 | 第19页 |
2.4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的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2.4.1 内容因素 | 第19-20页 |
2.4.2 时间因素 | 第20页 |
2.4.3 发布机构 | 第20-22页 |
第3章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模型构建 | 第22-29页 |
3.1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22-23页 |
3.1.1 客观性 | 第22页 |
3.1.2 可操作性 | 第22页 |
3.1.3 针对性 | 第22页 |
3.1.4 系统完备性 | 第22-23页 |
3.2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25页 |
3.2.1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 第23页 |
3.2.2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绩效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 第23-24页 |
3.2.3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解析 | 第24-25页 |
3.3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绩效测评模型的构建 | 第25-29页 |
3.3.1 模型选取的依据 | 第25页 |
3.3.2 利用层次分析法 | 第25-27页 |
3.3.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7-29页 |
第4章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绩效测评实证研究 | 第29-38页 |
4.1 研究背景和样本选取 | 第29-30页 |
4.1.1 研究背景 | 第29页 |
4.1.2 样本选取 | 第29-30页 |
4.2 收据收集与处理 | 第30-36页 |
4.2.1 数据收集 | 第30-34页 |
4.2.2 数据处理 | 第34-36页 |
4.3 实证研究 | 第36-38页 |
4.3.1 模型验证 | 第36-37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第5章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提升策略研究 | 第38-43页 |
5.1 提高服务对象参与的积极性 | 第38-39页 |
5.1.1 明确政务微博服务对象 | 第38页 |
5.1.2 协调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 第38-39页 |
5.2 夯实地方政务微博服务内容 | 第39-40页 |
5.2.1 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 | 第39页 |
5.2.2 及时推送便民信息 | 第39-40页 |
5.3 引导地方政务微博服务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5.3.1 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 第40页 |
5.3.2 积极抓住电子政务发展机遇 | 第40-41页 |
5.4 增强地方政务微博服务能力 | 第41-43页 |
5.4.1 改进政务微博服务水平 | 第41页 |
5.4.2 提升政务微博服务质量 | 第41-4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4页 |
6.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43页 |
6.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48-49页 |
附录 地方政务微博服务绩效测评调查问卷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