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构造地质学论文--构造运动论文

攀钢西昌钒钛钢铁新基地昔格达组构造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1.2.1 昔格达组形成时代、层位划分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昔格达组岩性组合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昔格达组的成因机制研究第15-16页
        1.2.4 昔格达组构造变形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5 昔格达形成机制的既有认识第18-20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21-22页
第二章 区域及工程区地质特征第22-40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22-23页
    2.2 地形地貌第23-28页
    2.3 地质构造背景第28-34页
        2.3.1 大地构造位置第28-30页
        2.3.2 区域构造第30-32页
        2.3.3 近场断裂第32-34页
    2.4 地层岩性第34-40页
第三章 昔格达组地层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第40-58页
    3.1 昔格达组基本特征第40-47页
    3.2 昔格达岩性组合的空间对比第47-56页
    3.3 昔格达组形成条件浅析第56-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昔格达组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演化历史第58-73页
    4.1 昔格达组构造变形特征第58-69页
        4.1.1 同生变形构造第58-60页
        4.1.2 昔格达组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第60-62页
        4.1.3 昔格达组构造变形动力学特征第62-64页
        4.1.4 昔格达组构造变形分析第64-69页
    4.2 昔格达组构造变形史分析第69-71页
    4.3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昔格达组成因浅析第73-92页
    5.1 川西南地区昔格达形成的普遍机制第73-76页
    5.2 工程区昔格达的形成机制第76-91页
        5.2.1 工程区昔格达形成的框架机制第76-79页
        5.2.2 工程区昔格达岩性的沉积环境约束第79-88页
        5.2.3 工程区晚新生代构造运动意义第88-91页
    5.3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结论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项目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难选钛铁矿浮选试验研究及机理初探
下一篇:卧式混流式水轮机流动特性及噪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