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的启示 | 第18-19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新视角 | 第21-22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 科学发展观理论 | 第22-23页 |
2.2 低碳经济理论 | 第23页 |
2.3 低碳城市理论 | 第23-24页 |
2.4 脱钩发展理论 | 第24页 |
2.5 环境库兹涅茨理论 | 第24-26页 |
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3.1 低碳经济的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 第26页 |
3.2 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 第26-27页 |
3.3 发展低碳经济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密不可分的 | 第27-28页 |
4 西安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 第28-38页 |
4.1 西安市低碳经济发展及能源现状 | 第28-32页 |
4.1.1 西安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4.1.2 西安市能源发展现状 | 第29页 |
4.1.3 西安市能源消费情况 | 第29-32页 |
4.2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 第32-38页 |
4.2.1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 第32-36页 |
4.2.2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借鉴 | 第36-38页 |
5 西安市碳排放量测算 | 第38-49页 |
5.1 碳排放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 第38-40页 |
5.1.1 实测法 | 第38页 |
5.1.2 物料衡算法 | 第38-39页 |
5.1.3 排放系数法 | 第39页 |
5.1.4 模型法 | 第39页 |
5.1.5 生命周期法 | 第39-40页 |
5.1.6 决策树法 | 第40页 |
5.2 西安市碳排放量的计算 | 第40-49页 |
5.2.1 西安市碳排放量的计算 | 第40-43页 |
5.2.2 应用LMDI法分析西安市碳排放影响因素 | 第43-49页 |
6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劣势分析 | 第49-51页 |
6.1 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分析 | 第49页 |
6.1.1 西安市科技力量雄厚 | 第49页 |
6.1.2 西安市政策优势明显 | 第49页 |
6.1.3 西安市工业种类丰富 | 第49页 |
6.2 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分析 | 第49-51页 |
6.2.1 西安市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使用率低 | 第49-50页 |
6.2.2 西安市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50页 |
6.2.3 西安市低碳技术创新存在障碍 | 第50页 |
6.2.4 西安市低碳经济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 第50-51页 |
7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西安市未来全面推广低碳经济对策 | 第51-56页 |
7.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 | 第51页 |
7.2 建立低碳能源结构 | 第51-52页 |
7.3 建立并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 第52-53页 |
7.4 加强西安低碳技术的创新 | 第53页 |
7.5 建立和完善西安市低碳经济制度体系 | 第53-54页 |
7.6 进行低碳推广、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 第54-56页 |
8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