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界谈判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国内有关研究 | 第9-10页 |
2、国外有关研究 | 第10-11页 |
(三) 论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一、中缅边界存在的问题 | 第13-20页 |
(一) 中缅领土争端的原因 | 第13-16页 |
1、中国传统疆域观对边界管理不严 | 第13-15页 |
2、列强的侵略 | 第15-16页 |
(二) 中缅三段争议边界 | 第16-20页 |
1、“1941 年”线问题 | 第16-18页 |
2、勐卯三角地问题 | 第18页 |
3、尖高山以北未定界问题 | 第18-20页 |
二、中国的边界政策 | 第20-27页 |
(一) 确定边界政策的目标和原则 | 第20-22页 |
1、政策目标 | 第20-21页 |
2、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 | 第21-22页 |
(二) 历史疆域资料的选定 | 第22-27页 |
1、历史资料的选用 | 第22-23页 |
2、中缅边界的三种边界线 | 第23-27页 |
三、中缅边界谈判的过程 | 第27-42页 |
(一) 三段未定界的谈判 | 第28-38页 |
1、关于“1941 年线”问题的谈判 | 第28-35页 |
2、关于勐卯三角地和尖高山以北未定界的谈判 | 第35-38页 |
(二) 影响中国决策的其他因素 | 第38-42页 |
1、中缅关系因素 | 第38-40页 |
2、国际格局对中国边界争端的解决方式的重要影响 | 第40-42页 |
四、中缅边界谈判经验评析 | 第42-47页 |
(一) 积极意义 | 第42-44页 |
(二) 消极意义 | 第44-45页 |
(三) 经验启示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件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