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基于多核扩展模式视角的沈阳新城建设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目的第11页
        1.1.3 选题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6-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页
        1.3.1 文献研究方法第17页
        1.3.2 比较研究方法第17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7-18页
        1.4.1 理论应用的创新第17页
        1.4.2 提出了中心城区与新城之间共生关系的观点第17-18页
第2章 沈阳新城建设概述及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4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2.1.1 新城第18页
        2.1.2 沈阳新城第18-19页
    2.2 新城建设的基本内容第19-20页
        2.2.1 公共交通网络化建设第19页
        2.2.2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第19页
        2.2.3 培育完善的新城功能第19-20页
    2.3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4页
        2.3.1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2.3.2 多核扩展模式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2.3.3 多核扩展模式的适用性第23-24页
第3章 沈阳新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4-34页
    3.1 沈阳新城建设概况第24-27页
        3.1.1 沈阳经济区新城建设规划布局第24-25页
        3.1.2 加强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第25-26页
        3.1.3 实施产业和人口导入战略第26-27页
    3.2 沈阳新城建设的现存问题第27-30页
        3.2.1 新城间府际博弈和竞争关系复杂第27页
        3.2.2 新城建设缺乏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带动能力第27-28页
        3.2.3 新城建设面临土地稀缺的制约第28-29页
        3.2.4 新城建设面临资金短缺的制约第29页
        3.2.5 新城建设缺乏对新城功能的升级第29-30页
    3.3 沈阳新城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第30-34页
        3.3.1 区域利益保护意识浓厚第30页
        3.3.2 新城对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动力不足第30-32页
        3.3.3 缺乏相关配套的法规和政策第32页
        3.3.4 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第32-34页
第4章 促进沈阳新城建设的对策第34-42页
    4.1 立足区域协调高度规划指导工作第34-35页
        4.1.1 创新政府协调机制第34页
        4.1.2 新城应与中心城市建立起共生的关系第34-35页
    4.2 培育完备的新城功能第35-37页
        4.2.1 实施“公交都市”的发展战略第35-36页
        4.2.2 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第36页
        4.2.3 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第36-37页
    4.3 制定配套的法规和政策第37-39页
        4.3.1 拓宽新城投融资渠道第37-38页
        4.3.2 加强土地利用的法制化管理第38-39页
        4.3.3 以人为本,制定人口社会保障政策第39页
    4.4 完善多中心网络的建构第39-42页
        4.4.1 平衡协调新城、旧城的关系第39-40页
        4.4.2 以优越交通体系为支撑第40页
        4.4.3 共享区域内公共设施第40-41页
        4.4.4 实现产业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动态祸合第41-42页
第5章 结论第42-44页
    5.1 研究结论第42页
        5.1.1 沈阳新城建设的发展潜力巨大,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42页
        5.1.2 以构建多中心网络为目的,解决沈阳新城建设存在的问题第42页
    5.2 研究展望第42-44页
        5.2.1 以多种角度对沈阳新城建设的研究第42-43页
        5.2.2 对沈阳新城建设的分类探讨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作者简介第48-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MS的云计算服务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沈阳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