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词表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1-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 ·血液活化法中子生物剂量测量方法的发展现状 | 第15页 |
| ·中子剂量测量与估算的基本原理 | 第15-18页 |
| ·24Na 比活度的获得 | 第17页 |
| ·血液样品活度测量 | 第17-18页 |
| ·由24Na 比活度转换为中子剂量 | 第18页 |
| ·剂量转换系数F 的获取途径 | 第18页 |
| ·剂量估算后的处理措施 | 第18页 |
| ·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件的危害及其发生后剂量快速测量的意义 | 第18-21页 |
| ·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件的危害 | 第19页 |
| ·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剂量快速测量的意义 | 第19-21页 |
| 第2章 中子剂量估算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 第21-29页 |
| ·影响中子剂量估算精确度的因素 | 第21-25页 |
| ·新陈代谢衰变校正 | 第21页 |
| ·照射过程的衰变校正 | 第21-22页 |
| ·照射结束到测量开始的衰变校正 | 第22页 |
| ·在辐射场中人体与辐射源的相对距离 | 第22-23页 |
| ·临界装置与人之间的屏蔽层 | 第23页 |
| ·中子的地面散射和墙壁散射 | 第23页 |
| ·人体的尺寸 | 第23页 |
| ·人体对中子的俘获概率 | 第23-25页 |
| ·人体在辐射场中的取向 | 第25页 |
| ·修正后获得的24Na 的比活度 | 第25-26页 |
| ·理论计算获取24Na 的比活度 | 第26-27页 |
| ·修正后获得的估算剂量 | 第27-29页 |
| 第3章 剂量估算预实验 | 第29-37页 |
| ·测量仪器的介绍 | 第29页 |
| ·实验样品的获取与测量 | 第29-32页 |
| ·实验样品的获取与准备 | 第29-30页 |
| ·实验样品的测量 | 第30-32页 |
| ·效率刻度 | 第32-34页 |
| ·无源效率刻度方法简介 | 第32页 |
| ·确定剂量估算预实验的探测效率 | 第32-34页 |
| ·数据处理及结果 | 第34-37页 |
| 第4章 血液样品中子剂量测量系统及分析软件研制 | 第37-45页 |
| ·系统设计 | 第37-39页 |
| ·整体设计 | 第37页 |
| ·集成模块实现方案 | 第37-39页 |
| ·硬件实现 | 第39-40页 |
| ·软件实现 | 第40-41页 |
| ·样机性能 | 第41-45页 |
| ·能量刻度 | 第41页 |
| ·能量分辨率 | 第41-43页 |
| ·系统稳定性测试 | 第43页 |
| ·功耗测试 | 第43-45页 |
| 第5章 中子谱与24Na 的比活度——中子剂量转换系数 | 第45-55页 |
| ·中子源的描述与中子能谱 | 第45页 |
| ·同位素中子源中的自发裂变中子源252Cf | 第45页 |
| ·同位素中子源中的(α,n)中子源 | 第45页 |
| ·反应堆中子源 | 第45页 |
| ·已有的比活度与中子剂量的转换系数 | 第45-55页 |
|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的数据及分析 | 第45-50页 |
|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的数据及分析 | 第50-53页 |
| ·中国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的数据及分析 | 第53-55页 |
| 总结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附录A 锎-252 的主要特性 | 第59-61页 |
| 附录B 典型中子源的结构与中子能谱 | 第61-67页 |
| 附录C 反符合屏蔽法的设计图 | 第67-69页 |
| 文献综述 | 第69-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个人简历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