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建筑外墙体热湿传递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建筑能耗与节能 | 第11-12页 |
1.1.2 建筑结构耐久性 | 第12页 |
1.1.3 建筑室内空气品质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建筑材料的热湿物性参数研究 | 第14-16页 |
1.2.2 热湿耦合传递数学模型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 课题研究方案 | 第19-20页 |
第2章 墙体热湿传递理论研究 | 第20-43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现有模型分析 | 第20-33页 |
2.2.1 基础理论介绍 | 第20-24页 |
2.2.2 数学模型分析 | 第24-33页 |
2.2.3 综述 | 第33页 |
2.3 墙体热湿传递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39页 |
2.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3页 |
2.3.2 热湿驱动势的选择 | 第33-34页 |
2.3.3 空气对流 | 第34页 |
2.3.4 水分传递 | 第34-37页 |
2.3.5 能量传递 | 第37-38页 |
2.3.6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38-39页 |
2.4 材料物性参数 | 第39-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计算方法及模型验证 | 第43-56页 |
3.1 CHAMPS-BES软件的理论基础 | 第43-48页 |
3.1.1 水分质量平衡 | 第43-44页 |
3.1.2 空气质量平衡 | 第44-45页 |
3.1.3 VOC质量平衡 | 第45页 |
3.1.4 内部能量平衡 | 第45-46页 |
3.1.5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46-48页 |
3.2 CHAMPS-BES软件的数值计算流程 | 第48-50页 |
3.2.1 计算流程 | 第48页 |
3.2.2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定义窗口 | 第48页 |
3.2.3 模型和模拟设置窗口 | 第48-49页 |
3.2.4 材料属性定义窗口 | 第49-50页 |
3.3 实例计算及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3.3.1 实例中模型的相关信息 | 第50-51页 |
3.3.2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51-55页 |
3.3.3 结论 | 第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热湿传递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56-61页 |
4.1 空气对流对热湿传递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 液态水份传导对热湿传递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 数学模型的相关简化处理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墙体构造因素及环境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61-73页 |
5.1 结构层材料对热湿传递的影响 | 第61-64页 |
5.2 保温形式对热湿传递的影响 | 第64-67页 |
5.3 保温材料属性对热湿传递的影响 | 第67-69页 |
5.4 环境参数对热湿传递的影响 | 第69-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