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岭隧道下穿龙峰山庄别墅密集区爆破减震综合技术试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立体交叉式隧道爆破减震技术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爆破振动数值模拟的研究 | 第12页 |
1.2.3 隧道爆破减震模型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浅埋大断面隧道下穿别墅群施工爆破减震数值分析 | 第15-41页 |
2.1 工程背景 | 第15-18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15-17页 |
2.1.2 地质情况 | 第17页 |
2.1.3 设计情况 | 第17-18页 |
2.2 工程难点 | 第18-19页 |
2.3 爆破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2.3.1 爆破机理与作用分区 | 第19-20页 |
2.3.2 爆破震动控制 | 第20-21页 |
2.3.3 爆破震动安全判断 | 第21-24页 |
2.4 隧道爆破减震相关方法与措施 | 第24-29页 |
2.4.1 光面爆破技术 | 第24-25页 |
2.4.2 预裂爆破技术 | 第25页 |
2.4.3 水压爆破减震技术 | 第25-27页 |
2.4.4 静态炸药爆破 | 第27-28页 |
2.4.5 微差爆破技术 | 第28-29页 |
2.5 爆破减震模型及数值模拟分析 | 第29-40页 |
2.5.1 台阶左右交替爆破减震模型 | 第29页 |
2.5.2 环形和水平分层分段爆破减震模型 | 第29页 |
2.5.3 模拟软件与计算模型 | 第29-30页 |
2.5.4 计算模型 | 第30-33页 |
2.5.5 参数取值 | 第33-35页 |
2.5.6 减震模型数值模拟 | 第35-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地层参数的现场试验与回归分析 | 第41-45页 |
3.1 隧道爆破中相关地层参数获取方法 | 第41-42页 |
3.2 现场地层参数试验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浅埋隧道下穿别墅群爆破减震模型应用与监测 | 第45-71页 |
4.1 狮子岭隧道爆破减震与施工方案 | 第45-51页 |
4.1.1 主要减震爆破技术 | 第45-47页 |
4.1.2 爆破参数设计 | 第47-51页 |
4.2 现场施工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 第51-53页 |
4.2.1 监测项目 | 第51-52页 |
4.2.2 测点布设 | 第52-53页 |
4.3 数据采集设备与方法 | 第53-55页 |
4.3.1 地表监测 | 第53页 |
4.3.2 建筑物沉降监测 | 第53-54页 |
4.3.3 爆破震速监测 | 第54-55页 |
4.3.4 爆破噪声监测点布设 | 第55页 |
4.4 现场采集与数据分析 | 第55-69页 |
4.4.1 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 第56-60页 |
4.4.2 房屋沉降监测与分析 | 第60-66页 |
4.4.3 爆破振速监测与分析 | 第66-67页 |
4.4.4 噪声数据监测与分析 | 第67-69页 |
4.5 现场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5.1 结论 | 第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