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有压引水系统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水力过渡过程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1.2 水力过渡过程的研究历史 | 第8-10页 |
| 1.3 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0-13页 |
| 1.3.1 水击方面 | 第10-11页 |
| 1.3.2 导叶启闭规律方面 | 第11页 |
| 1.3.3 调压室方面 | 第11-12页 |
| 1.3.4 水轮机边界方面 | 第12-13页 |
| 1.3.5 过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 2 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的基本原理 | 第16-24页 |
| 2.1 水击的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 2.1.1 水击及其传播过程 | 第16-17页 |
| 2.1.2 水击波的传播速度 | 第17-18页 |
| 2.1.3 直接水击和间接水击 | 第18页 |
| 2.2 水击基本方程 | 第18-22页 |
| 2.2.1 运动方程 | 第19-20页 |
| 2.2.2 连续方程 | 第20-2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3 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的基本方法 | 第24-44页 |
| 3.1 特征线方程 | 第24-28页 |
| 3.2 基本边界条件 | 第28-41页 |
| 3.2.1 上游水库和下游水库边界 | 第28-30页 |
| 3.2.2 阀门边界 | 第30-31页 |
| 3.2.3 管道内部连接处边界条件 | 第31-33页 |
| 3.2.4 调压室边界条件 | 第33-36页 |
| 3.2.5 水轮机边界条件 | 第36-41页 |
| 3.3 特征线法成立的约束条件 | 第41-42页 |
| 3.3.1 收敛条件 | 第41页 |
| 3.3.2 仿真时间步长和管道的分段 | 第41页 |
| 3.3.3 集中元件 | 第41-4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4 大波动过渡过程计算及分析 | 第44-58页 |
| 4.1 工程概况 | 第44页 |
| 4.2 计算标准及计算工况 | 第44页 |
| 4.2.1 计算标准 | 第44页 |
| 4.2.2 计算工况 | 第44页 |
| 4.3 计算程序及框图 | 第44-47页 |
| 4.4 导叶关闭规律的优化 | 第47-50页 |
| 4.5 大波动过渡过程计算结果 | 第50-54页 |
| 4.5.1 机组调保计算结果 | 第50-51页 |
| 4.5.2 调压室计算结果 | 第51-53页 |
| 4.5.3 引水隧洞沿线压力分布 | 第53-54页 |
| 4.6 不确定性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54-56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5 水力干扰过渡过程计算及分析 | 第58-64页 |
| 5.1 水力干扰现象 | 第58页 |
| 5.2 计算工况 | 第58页 |
| 5.3 计算结果 | 第58-62页 |
| 5.3.1 机组计算结果 | 第58-60页 |
| 5.3.2 调压室计算结果 | 第60-6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