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R_fSO_2F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综述 | 第10-13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全氟烷基磺酰氟应用于羧酸与 1,3-二羰基化合物的酰基化和烯醇酯化反应 | 第14-68页 |
1 引言 | 第14-17页 |
1.2 合成烯醇酯的常见方法 | 第14-17页 |
1.2.1 非金属催化剂催化合成烯醇酯 | 第14-15页 |
1.2.2 二氯亚砜催化促进烯醇酯的合成 | 第15页 |
1.2.3 草酰氯催化促进烯醇酯的合成 | 第15页 |
1.2.4 N-甲基吗啉和PBu_3促进生成烯醇酯 | 第15-16页 |
1.2.5 金属铜盐催化氧化酯化生成烯醇酯 | 第16页 |
1.2.6 铜盐催化活化构架C-O键生成烯醇酯 | 第16页 |
1.2.7 金(Ⅰ)-催化合成烯醇酯 | 第16-17页 |
1.2.8 醋酸银催化制备烯醇酯 | 第17页 |
2 全氟烷基磺酰氟应用于羧酸与 1,3-二羰基化合物的酰基化以及烯醇酯化反应 | 第17-64页 |
2.1 前言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18-20页 |
2.2.1 1,3-二羰基化合物底物的考察 | 第18页 |
2.2.2 底物的拓展 | 第18-20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0-64页 |
2.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2.3.1.1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3.1.2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3.2 实验过程 | 第21-64页 |
2.3.2.1 (反)1(乙氧基羰基)-3,3,3-三氟丙1烯2对硝基苯甲酸酯(4ae)与(反)3(4-硝基)苯甲酰氧基-4,4,4-三氟-丁酸乙酯(3ae)的合成 | 第21-23页 |
2.3.2.2 2-对氟苯甲酰基-4,4,4-三氟乙酰乙酸乙酯(3be)和(反)4氧代戊2烯2对氟苯甲酸酯(4bf)的合成 | 第23-28页 |
2.3.2.3 (反)4氧代戊2烯2对氯苯甲酸酯(4cf)的合成 | 第28-31页 |
2.3.2.4 (反)1(乙氧基羰基)1烯2对甲氧基苯甲酸酯(4dd)的合成,(反)1(乙氧基羰基)-3,3,3-三氟丙1烯2对甲氧基苯甲酸酯(4de)和(反)4氧代戊2烯2对甲氧基苯甲酸酯(4df) | 第31-38页 |
2.3.2.5 (反)4氧代戊2烯2对甲基苯甲酸酯(4ef)的合成 | 第38-41页 |
2.3.2.6 (反)3(对硝基苯乙酰氧基)-4,4,4-三氟丁2烯酸酯(4fe)的合成 | 第41-43页 |
2.3.2.7 2-(对甲氧基苯乙酰氧基)-4,4,4-三氟乙酰乙酸乙酯(3ge)的合成 | 第43-45页 |
2.3.2.8 (反)1(乙氧基羰基)-3,3,3-三氟丙1烯2苯丁酸酯(4hf)的合成 | 第45-48页 |
2.3.2.9 (反)1(乙氧基羰基)-3,3,3-三氟丙1烯2萘甲酸酯(4ie)和(反)4氧代戊2烯2萘甲酸酯(4if)的合成 | 第48-53页 |
2.3.2.10 (反)3(肉桂酰氧基)-4,4,4-三氟丁2烯酸乙酯(4je)和(反)3乙酰基6苯基己5烯 2,4-二酮(4jf)的合成 | 第53-58页 |
2.3.2.11 (反)4氧代戊2烯2己酸酯(4kf)的合成 | 第58-61页 |
2.3.2.12 (反)4氧代戊2烯2戊酸酯(4lf)的合成 | 第61-6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4-66页 |
3.1.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64页 |
3.1.2 不同的碱对反应得影响 | 第64-65页 |
3.1.3 碱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65页 |
3.1.4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65-66页 |
3.2 反应机理 | 第66页 |
3.3 小结 | 第66-67页 |
4 结论与期望 | 第67-68页 |
4.1 结论 | 第67页 |
4.2 展望 | 第67-68页 |
第3章 全氟烷基磺酰氟诱导醇与二苯基磷氧的Atherton-Todd型反应 | 第68-125页 |
1 前言 | 第68-71页 |
1.1 引言 | 第68页 |
1.2 合成磷(膦)酸酯的文献综述 | 第68-71页 |
1.2.1 SO_2Cl促进磷(膦)酸酯的合成 | 第68页 |
1.2.2 二乙硼烷中间体合成磷(膦)酸酯 | 第68-69页 |
1.2.3 N-杂环卡宾催化合成磷酸酯 | 第69页 |
1.2.4 金属Rh或者Pd催化氧化合成磷(膦)酸酯 | 第69-70页 |
1.2.5 I_2/H_2O_2催化合成磷(膦)酸酯 | 第70页 |
1.2.6 Bu_4NI/TBHP催化氧化合成磷(膦)酸酯 | 第70页 |
1.2.7 铜盐催化合成磷(膦)酸酯 | 第70页 |
1.2.8 CsCO_3促进磷酸酯的合成 | 第70-71页 |
1.2.9 CHCl_3诱导磷(膦)酸酯的合成 | 第71页 |
2 全氟烷基磺酰氟诱导醇与二苯基磷氧的Atherton-Todd型反应 | 第71-120页 |
2.1 前言 | 第71-72页 |
2.2 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72-74页 |
2.2.1 底物的拓展 | 第72-74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74-120页 |
2.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74页 |
2.3.1.1 实验试剂 | 第74页 |
2.3.1.2 实验仪器 | 第74页 |
2.3.2 实验过程 | 第74-120页 |
2.3.2.1 4-硝基苄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a)的合成 | 第74-78页 |
2.3.2.2 4-氟苄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b)的合成 | 第78-81页 |
2.3.2.3 4-甲基苄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c)的合成 | 第81-84页 |
2.3.2.4 苄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d)的合成 | 第84-87页 |
2.3.2.5 苯乙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e)的合成 | 第87-90页 |
2.3.2.6 苯丁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f)的合成 | 第90-93页 |
2.3.2.7 1-苯乙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g)的合成 | 第93-96页 |
2.3.2.8 4-硝基1苯乙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h)的合成 | 第96-99页 |
2.3.2.9 1-萘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j)的合成 | 第99-102页 |
2.3.2.10 1-苯基1丁烯基(苯基)次膦酸酯(3k)的合成 | 第102-105页 |
2.3.2.11 异丙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l)的合成 | 第105-108页 |
2.3.2.12 正丁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n)的合成 | 第108-111页 |
2.3.2.13 正庚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q)的合成 | 第111-114页 |
2.3.2.14 正癸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r)的合成 | 第114-117页 |
2.3.2.15 环己基苯基(苯基)次膦酸酯(3s)的合成 | 第117-12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20-124页 |
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20-122页 |
3.1.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121页 |
3.1.2 碱对反应的影响 | 第121页 |
3.1.3 不同碱和催化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3.1.4 不同的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22页 |
3.2 反应机理的推断 | 第122-123页 |
3.3 小结 | 第123-124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5页 |
4.1 结论 | 第124页 |
4.2 展望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