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3.1 汽轮机相关问题研究 | 第12页 |
| 1.3.2 热力系统相关问题研究 | 第12页 |
| 1.3.3 锅炉相关问题研究 | 第12-13页 |
| 1.3.4 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600MW亚临界机组改造的必要性和目标 | 第15-21页 |
| 2.1 A电厂简介 | 第15页 |
| 2.2 600MW亚临界机组的主要参数简介 | 第15-17页 |
| 2.2.1 锅炉简介及技术参数 | 第15-16页 |
| 2.2.2 汽轮机简介及技术参数 | 第16-17页 |
| 2.2.3 发电机简介及技术参数 | 第17页 |
| 2.3 600MW亚临界机组节能降耗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 第17-19页 |
| 2.3.1 满足节能降耗要求的需要 | 第17-18页 |
| 2.3.2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 第18-19页 |
| 2.4 600MW亚临界机组节能降耗改造的目标 | 第19页 |
| 2.5 600MW亚临界机组节能降耗改造的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第3章 600MW亚临界机组节能降耗改造的方案 | 第21-46页 |
| 3.1 汽轮机通流改造及汽轴封改造方案 | 第21-24页 |
| 3.1.1 汽轮机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 3.1.2 汽轮机通流及汽轴封改造的具体方案分析 | 第22-24页 |
| 3.2 热力系统配套改造方案及系统校核 | 第24-36页 |
| 3.2.1 主蒸汽、再热蒸汽系统和旁路系统校核 | 第24-26页 |
| 3.2.2 抽汽系统校核 | 第26-27页 |
| 3.2.3 给水系统核算及改造方案 | 第27-33页 |
| 3.2.4 凝结水系统核算及改造方案 | 第33-35页 |
| 3.2.5 闭式水系统以及循环水系统核算 | 第35-36页 |
| 3.3 锅炉本体核算及改造方案 | 第36-38页 |
| 3.3.1 630MW增容锅炉本体核算 | 第36-37页 |
| 3.3.2 630MW增容锅炉本体及附属系统改造方案 | 第37页 |
| 3.3.3 省煤器分级设置 | 第37-38页 |
| 3.4 锅炉辅助系统核算及配套改造 | 第38-42页 |
| 3.4.1 磨煤机及给煤机改造核算 | 第38页 |
| 3.4.2 磨煤机动静态分离器改造方案 | 第38-39页 |
| 3.4.3 一次风机系统核算 | 第39-40页 |
| 3.4.4 送风机适应性校核 | 第40页 |
| 3.4.5 引风机适应性校核及改造方案 | 第40-42页 |
| 3.5 发电机改造 | 第42-44页 |
| 3.5.1 600MW发电机配套增容升级改造方案 | 第42页 |
| 3.5.2 励磁系统改造方案 | 第42-44页 |
| 3.6 电气系统配套改造 | 第44-46页 |
| 3.6.1 凝结水泵变频改造方案 | 第44-46页 |
| 第4章 600MW亚临界机组节能降耗改造效益及影响分析 | 第46-50页 |
| 4.1 600MW亚临界机组节能降耗改造的效益分析 | 第46-48页 |
| 4.1.1 节能效益分析 | 第46-47页 |
| 4.1.2 项目节煤收益分析 | 第47页 |
| 4.1.3 项目增容收益分析 | 第47-48页 |
| 4.1.4 节煤财政奖励收益分析 | 第48页 |
| 4.2 600MW亚临界机组节能降耗改造的影响分析 | 第48-50页 |
| 4.2.1 经济影响分析 | 第48页 |
| 4.2.2 社会影响分析 | 第48页 |
| 4.2.3 本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 第48-50页 |
| 第5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