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影响小孢子培养的因素 | 第13-17页 |
·供体植株的基因型 | 第13页 |
·供体植株的生长环境 | 第13页 |
·小孢子发育时期 | 第13-14页 |
·材料的预处理 | 第14页 |
·培养基类型 | 第14-15页 |
·培养基添加物 | 第15-16页 |
·培养密度 | 第16页 |
·热激处理 | 第16-17页 |
·植株再生 | 第17-18页 |
·小孢子离体再生途径 | 第17页 |
·影响胚状体成苗的因素 | 第17-18页 |
2 植物多倍体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物理方法诱导 | 第18页 |
·化学方法诱导 | 第18-19页 |
·活体诱导 | 第18-19页 |
·离体诱导 | 第19页 |
·其他诱导方法 | 第19页 |
3 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 第19-21页 |
·直接鉴定法 | 第19-20页 |
·间接鉴定法 | 第20-21页 |
·流式细胞仪 | 第20页 |
·细胞学鉴定法 | 第20页 |
·植株形态鉴定法 | 第20-21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 第22-38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荧光观察 | 第23页 |
·小孢子的分离培养 | 第23页 |
·植株再生 | 第23-24页 |
·影响小孢子胚状体产量和植株再生因素的研究 | 第24-25页 |
·基因型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 | 第24页 |
·不同硝酸银浓度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 第24页 |
·不同6-BA浓度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 第24页 |
·活性炭浓度对胚状体生长状态的影响 | 第24页 |
·成苗培养基的筛选 | 第24-25页 |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第25页 |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3 试验结果 | 第25-34页 |
·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特征及单核靠边期与花蕾长度的关系 | 第25-27页 |
·基因型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 第27-28页 |
·硝酸银的添加对小孢子培养胚产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6-BA的添加对小孢子培养胚产量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活性炭浓度对胚状体发育的影响 | 第29页 |
·离体小孢子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学观察 | 第29-31页 |
·胚状体成苗 | 第31-33页 |
·不同培养基对植株生根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8页 |
·花蕾长度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关系 | 第34页 |
·基因型对小孢子胚发生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培养基中6-BA的添加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 第35页 |
·硝酸银的添加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活性炭浓度对胚状体生长状态的影响 | 第35-36页 |
·植株再生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同源四倍体萝卜的诱导及其特征特性研究 | 第38-5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9-40页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诱导方法 | 第39页 |
·鉴定方法 | 第39页 |
·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特征特性比较 | 第39-40页 |
·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萝卜形态学特征比较 | 第39-40页 |
·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萝卜细胞学特征比较 | 第40页 |
·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萝卜减数分裂特征比较 | 第40页 |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50页 |
·不同DMSO浓度对萝卜同源四倍体诱导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同源四倍体萝卜的染色体计数鉴定 | 第42-43页 |
·同源四倍体萝卜与二倍体萝卜形态学特征比较 | 第43-45页 |
·同源四倍体萝卜与二倍体萝卜细胞学特征比较 | 第45-48页 |
·同源四倍体萝卜与二倍体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比较 | 第48-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不同浓度DMSO对萝卜同源四倍体诱导率的影响 | 第50页 |
·同源四倍体萝卜的特征特性 | 第50-51页 |
·同源四倍体萝卜的鉴定 | 第51-52页 |
全文结论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