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论文--摩擦与磨损论文

低速颗粒绕流圆管磨损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摩擦磨损分类第13-17页
        1.2.1 磨粒磨损第14页
        1.2.2 粘着磨损第14-15页
        1.2.3 冲蚀磨损第15页
        1.2.4 微动磨损第15-16页
        1.2.5 腐蚀磨损第16页
        1.2.6 其他磨损方式第16-17页
    1.3 磨粒磨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2页
    1.4 磨粒磨损的影响因素第22-24页
        1.4.1 内部因素的影响第22-23页
        1.4.2 外部因素的影响第23-24页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24-27页
第2章 磨粒磨损机理第27-37页
    2.1 磨粒磨损分类第27-28页
    2.2 磨损机理与理论发展第28-31页
        2.2.1 微切削磨损理论第28-29页
        2.2.2 变形磨损理论第29页
        2.2.3 粘着磨损机理第29-30页
        2.2.4 氧化磨损机理第30页
        2.2.5 基于应变量磨损机理第30-31页
        2.2.6 脆性材料的磨损理论第31页
    2.3 磨粒磨损物理模型第31-33页
        2.3.1 显微切削模型第32页
        2.3.2 磨粒堆积模型第32-33页
    2.4 磨粒磨损数学模型第33-34页
    2.5 磨粒磨损特性第34-37页
        2.5.1 磨粒磨损的系统性质第34-35页
        2.5.2 磨粒磨损的动态性质第35页
        2.5.3 磨粒磨损的转化性质第35-37页
第3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内容第37-49页
    3.1 实验装置设计第37页
    3.2 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第37-40页
    3.3 实验流程及实验步骤第40-41页
        3.3.1 实验流程第40页
        3.3.2 实验步骤第40-41页
    3.4 材料的选取与性能测试第41-44页
        3.4.1 材料硬度测量第41页
        3.4.2 材料表面形貌观测第41-43页
        3.4.3 材料表面粗糙度测量第43-44页
    3.5 磨粒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第44-45页
        3.5.1 颗粒粒径分布第44页
        3.5.2 颗粒成分分析第44-45页
        3.5.3 颗粒硬度测量第45页
    3.6 磨粒磨损实验工作安排第45-49页
        3.6.1 圆管材质对耐磨性的考察第45页
        3.6.2 颗粒直径对圆管磨损的考察第45-46页
        3.6.3 相对速度对圆管磨损的考察第46页
        3.6.4 颗粒温度对圆管磨损的考察第46-49页
第4章 圆管磨损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75页
    4.1 磨损因素水平的制定与考察指标第49-54页
        4.1.1 颗粒直径的确定第49-50页
        4.1.2 相对速度的确定第50-51页
        4.1.3 实验温度的确定第51-53页
        4.1.4 考察指标第53-54页
    4.2 磨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第54-56页
    4.3 圆管材质对耐磨性的实验研究第56-61页
        4.3.1 单位磨损量第56-58页
        4.3.2 材料表面二维形貌第58-59页
        4.3.3 材料表面三维形貌图第59-60页
        4.3.4 磨损粗糙度第60-61页
    4.4 颗粒直径对圆管磨损的实验研究第61-65页
        4.4.1 单位磨损量第61-62页
        4.4.2 材料表面二维形貌第62-64页
        4.4.3 磨损粗糙度第64页
        4.4.4 磨损深度第64-65页
    4.5 相对速度对圆管磨损的实验研究第65-69页
        4.5.1 单位磨损量第65-67页
        4.5.2 材料表面二维形貌第67-68页
        4.5.3 表面粗糙度第68-69页
        4.5.4 磨损深度第69页
    4.6 颗粒温度对圆管磨损的实验研究第69-75页
        4.6.1 单位磨损量第69-71页
        4.6.2 材料表面二维形貌第71-73页
        4.6.3 表面粗糙度第73页
        4.6.4 磨损深度第73-75页
第5章 磨损方程拟合与推广第75-83页
    5.1 实验数据拟合依据第75-76页
    5.2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第76-78页
    5.3 回归方程与实验数据比较第78-79页
        5.3.1 颗粒直径的磨损规律比较第78页
        5.3.2 相对速度的磨损规律比较第78-79页
        5.3.3 颗粒温度的磨损规律比较第79页
    5.4 回归方程的推广第79-83页
第6章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铅锡青铜合金离心铸造工艺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下一篇:烧结矿余热罐式回收双压锅炉结构和热工参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