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小麦抗叶锈基因的命名 | 第10-11页 |
·抗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第11-12页 |
·抗病基因的表达 | 第12-13页 |
·小麦抗叶锈基因的鉴定方法及应用 | 第13-19页 |
·常规杂交分析法 | 第13-14页 |
·基因推导法 | 第14页 |
·遗传标记 | 第14-19页 |
·我国抗叶锈基因的鉴定 | 第1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0-31页 |
·试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 第20页 |
·试验仪器 | 第20页 |
·试验试剂 | 第20页 |
·试验材料 | 第20-24页 |
·小麦材料 | 第20-21页 |
·菌种材料 | 第21页 |
·引物 | 第21-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31页 |
·菌种的纯化与扩繁 | 第24页 |
·苗期抗病性鉴定及基因推导 | 第24-25页 |
·成株期抗性鉴定 | 第25-26页 |
·DNA 的提取 | 第26页 |
·DNA 的浓度测定 | 第26-27页 |
·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鉴定 | 第27页 |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7-28页 |
·目的条带的回收 | 第28-29页 |
·回收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29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29-30页 |
·阳性克隆的检测 | 第30-31页 |
·序列测定及其分析 | 第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7页 |
·14 个小麦品种(系)的苗期抗病性鉴定和基因推导 | 第31-34页 |
·14 个小麦品种(系)的田间抗病性鉴定 | 第34页 |
·小麦基因组DNA 的检测 | 第34-35页 |
·14 个小麦品种(系)的分子检测结果 | 第35-46页 |
·14 个小麦品种(系)的综合抗叶锈性分析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50页 |
·基因推导方法与分子辅助选择方法的优缺点 | 第47-48页 |
·基因推导方法的优缺点 | 第47-48页 |
·分子辅助选择方法的优缺点 | 第48页 |
·14 个小麦品种(系)的抗叶锈性分析 | 第48-50页 |
·后续工作 | 第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表A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目录 | 第58-60页 |
附表B 国际通用小麦叶锈菌的密码命名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