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目标及创新之处 | 第14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4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4页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 | 第16-19页 |
一、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分析 | 第16-17页 |
(一)民族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 | 第16页 |
(二)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 | 第16页 |
(三)民族地区贫困的人口众多 | 第16-17页 |
(四)民族地区复杂的宗教信仰 | 第17页 |
(五)民族地区共同的文化环境 | 第17页 |
二、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 | 第17-19页 |
(一)逐步实现由试点到全面覆盖 | 第18页 |
(二)参合水平与资金使用逐年提高 | 第18页 |
(三)筹资标准不断提高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昌吉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实施情况 | 第19-25页 |
一、昌吉州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一)地域概况 | 第19页 |
(二)医疗资源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二、昌吉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 | 第20-25页 |
(一)昌吉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第20页 |
(二)基金筹集情况 | 第20-21页 |
(三)基金支出情况 | 第21-22页 |
(四)参合农牧民受益情况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评述 | 第25-32页 |
一、国家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规定 | 第25-28页 |
(一)目标原则 | 第25-26页 |
(二)组织管理 | 第26页 |
(三)筹资标准 | 第26页 |
(四)资金管理 | 第26-27页 |
(五)医疗服务管理 | 第27-28页 |
二、昌吉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安排 | 第28-32页 |
(一)补偿办法 | 第28-30页 |
(二)基金监管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责任分析 | 第32-36页 |
一、政府责任 | 第32-34页 |
(一)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调政府责任的原因 | 第32-33页 |
(二)政府责任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具体表现 | 第33-34页 |
二、昌吉州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政府责任的体现 | 第34-36页 |
(一)制度设计的责任 | 第34页 |
(二)财政支持的责任 | 第34页 |
(三)引导监管的责任 | 第34-36页 |
第五章 昌吉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农牧民参合情况及满意度分析 | 第36-40页 |
一、参合农牧民的基本情况 | 第36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一)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程序的满意程度 | 第36-37页 |
(二)参合农牧民对参合出现结果的评价 | 第37-40页 |
第六章 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 第40-46页 |
一、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履行政府责任 | 第40-42页 |
(一)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特殊性 | 第40-41页 |
(二)加大基金保障力度,确保其及时到位 | 第41-42页 |
二、不断提高受众的满意度 | 第42-44页 |
(一)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 | 第42-43页 |
(二)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 | 第43页 |
(三)加强宣传 | 第43-44页 |
三、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制建设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