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氢键相互作用等体系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其性质的理论研究

提要第4-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2页
    1.1 研究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体系的意义第8-11页
    1.2 本论文中研究的体系第11-15页
    参考文献第15-22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第22-58页
    2.1 分子轨道理论第23-27页
        2.1.1 闭壳层分子的HFR 方程第23-25页
        2.1.2 开壳层分子的HFR 方程第25-27页
    2.2 电子相关问题第27-35页
        2.2.1 物理图象第27-28页
        2.2.2 电子相关能第28-29页
        2.2.3 组态相互作用(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 CI)第29-31页
        2.2.4 耦合簇方法(Coupled-cluster, CC)第31-33页
        2.2.5 微扰理论方法第33-35页
    2.3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第35-38页
    2.4 基组问题第38-42页
        2.4.1 基组的选择第38-40页
        2.4.2 键函数第40-41页
        2.4.3 基组重叠误差(BSSE)第41-42页
    2.5 振动频率及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第42-44页
    2.6 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计算第44-54页
        2.6.1 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张量元表示式第44-45页
        2.6.2 密度算符及密度算符的微扰级数第45-47页
        2.6.3 二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表示式第47-49页
        2.6.4 静态偶极矩、极化率与超极化率第49-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第三章 从头计算研究HCN-HF 和HNC-HF 的相互作用超极化率第58-80页
    3.1 引言第58-64页
        3.1.1 氢键第58-60页
        3.1.2 非线性光学效应第60-61页
        3.1.3 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发展情况第61-63页
        3.1.4 研究氢键体系HCN-HF 和HNC-HF 的目的和意义第63-64页
    3.2 计算方法第64-66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66-72页
        3.3.1 电学性质第66-70页
        3.3.2 相互作用电学性质第70-71页
        3.3.3 电子相关效应第71-72页
    3.4 结论第72-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第四章 密度泛函研究NH_3–HCl–(H_2O)_n (n= 0–4)体系的结构和相互作用超极化率第80-94页
    4.1 引言第80页
    4.2 计算方法第80-81页
    4.3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81-87页
        4.3.1 几何第81-84页
        4.3.2 体系中的μ,α和β第84-87页
    4.4 结论第87-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五章 单分子催化NH_3-HCl 的质子转移第94-116页
    5.1 引言第94-95页
    5.2 计算方法第95-96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96-111页
        5.3.1 基函数的选择第96-99页
        5.3.2 质子转移特性第99-105页
        5.3.3 质子转移的机理第105-107页
        5.3.4 NH_3-HCl 和 A 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第107-109页
        5.3.5 “Atom In Molecules”(AIM) 拓扑分析第109-111页
    5.4 结论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6页
第六章 BH3-HY (HY = HCCH, HCCF, HCN, HCl 和 HNC)二聚体的三氢原子相互作用第116-126页
    6.1 引言第116-117页
    6.2 计算方法第117页
    6.3 结果和讨论第117-122页
        6.3.1 几何结构第117-119页
        6.3.2 伸缩振动频率第119-121页
        6.3.3 相互作用能E_(int)第121-122页
    6.4 结论第122-126页
第七章 在甲基自由基络合物H_3C-BH_3, H_3C-AlH_3和H_3C-BF_3中的单电子给予-接受键的从头算研究第126-138页
    7.1 引言第126页
    7.2 计算方法第126-127页
    7.3 结果和讨论第127-133页
        7.3.1 几何结构第127-129页
        7.3.2 谐振频率第129-130页
        7.3.3 单电子给予-接受键的键能第130-133页
    7.4 结论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8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38-140页
中文摘要第140-144页
Abstract第144页
致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隔膜、电极和酸介质对3—甲基吡啶电氧化合成烟酸的影响
下一篇:含有发色团核的树状分子的合成及层状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