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流形对齐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创新工作 | 第12-13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流形对齐的相关算法 | 第14-22页 |
2.1 流形对齐原理 | 第14-15页 |
2.2 常用的流形对齐算法 | 第15-20页 |
2.2.1 半监督流形对齐算法(SSMA) | 第16页 |
2.2.2 保持全局几何结构的流形对齐算法(PGGMA) | 第16-18页 |
2.2.3 利用PROCRUSTES分析的流形对齐算法(PAMA) | 第18-19页 |
2.2.4 基于局部欧式距离矩阵的非监督流形对齐算法(UNMA) | 第19-20页 |
2.2.5 基于参数化距离曲线的非监督流形对齐算法 | 第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基于邻域关联性的非监督流形对齐算法 | 第22-33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22页 |
3.2 算法步骤 | 第22-24页 |
3.3 流形之间的关联性构造 | 第24-26页 |
3.3.1 两个流形样本点之间的关联性构造 | 第25页 |
3.3.2 两个流形样本点邻域之间的关联性构造 | 第25-26页 |
3.4 数值实验 | 第26-32页 |
3.4.1 实验数据 | 第26-27页 |
3.4.2 验度量标准 | 第27页 |
3.4.3 非监督流形对齐实验 | 第27-29页 |
3.4.3.1 COIL-20数据库 | 第27-28页 |
3.4.3.2 LFW数据库 | 第28-29页 |
3.4.4 半监督流形对齐实验 | 第29-32页 |
3.4.4.1 COIL-20数据库 | 第29-31页 |
3.4.4.2 LFW数据库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一种基于全局和局部特征匹配的流形对齐算法 | 第33-43页 |
4.1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 第33-34页 |
4.1.1 问题的提出 | 第33-34页 |
4.1.2 问题的分析 | 第34页 |
4.2 算法步骤 | 第34-35页 |
4.3 两个流形样本点之间的关联性构造 | 第35-36页 |
4.4 数值实验 | 第36-41页 |
4.4.1 实验数据 | 第36-37页 |
4.4.2 实验度量方式 | 第37页 |
4.4.3 FacePix人脸数据集 | 第37-39页 |
4.4.4 COIL-20数据库 | 第39-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5章 基于最大方差展开的流形对齐算法 | 第43-58页 |
5.1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 第43-45页 |
5.1.1 问题的提出 | 第43-44页 |
5.1.2 问题的分析 | 第44-45页 |
5.2 算法原理 | 第45-49页 |
5.2.1 每个数据集的约束 | 第46-47页 |
5.2.2 数据集之间的约束 | 第47-49页 |
5.3 算法基本步骤 | 第49-51页 |
5.4 数值实验 | 第51-56页 |
5.4.1 实验数据 | 第51页 |
5.4.2 实验度量方式 | 第51页 |
5.4.3 FacePix人脸数据集 | 第51-53页 |
5.4.4 COIL-20数据库 | 第53-54页 |
5.4.5 LFW数据库 | 第54-55页 |
5.4.6 文本数据 | 第55-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58-59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