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螺杆压缩机油配方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压缩机简介 | 第12-16页 |
1.1.1 压缩机的分类 | 第12-13页 |
1.1.2 螺杆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1.3 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特点 | 第14-15页 |
1.1.4 螺杆压缩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2 螺杆压缩机的润滑 | 第16-20页 |
1.2.1 螺杆压缩机的润滑系统 | 第16-17页 |
1.2.2 螺杆压缩机油的作用 | 第17-18页 |
1.2.3 压缩机油的润滑机理 | 第18-19页 |
1.2.4 国内外压缩机用油现状及水平 | 第19-20页 |
1.2.5 二氧化硫螺杆压缩机用油现状 | 第20页 |
1.3 优化方法在润滑技术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 本课题基本介绍 | 第21-22页 |
1.4.1 背景与意义 | 第21页 |
1.4.2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基础油的筛选与评定 | 第22-33页 |
2.1 螺杆压缩机对润滑的要求 | 第22-24页 |
2.1.1 压缩介质对螺杆压缩机油的影响 | 第22页 |
2.1.2 螺杆压缩机的润滑要求 | 第22-24页 |
2.2 基础油的选择 | 第24-32页 |
2.2.1 基础油的分类、现状及发展 | 第24-26页 |
2.2.2 合成型基础油种类及其性能 | 第26-28页 |
2.2.3 基础油的确定 | 第28-29页 |
2.2.4 基础油的复配 | 第29-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添加剂的选择与配伍性试验研究 | 第33-48页 |
3.1 添加剂的种类、现状及发展 | 第33-34页 |
3.2 粘度指数改进剂 | 第34-35页 |
3.2.1 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种类及其作用 | 第34页 |
3.2.2 粘度指数改进剂加入量的确定 | 第34-35页 |
3.3 清净剂的确定 | 第35-38页 |
3.3.1 清净剂的种类及其作用 | 第35-36页 |
3.3.2 清净剂配伍性试验研究 | 第36-38页 |
3.4 分散剂的确定 | 第38-40页 |
3.4.1 分散剂的种类及其作用 | 第38-39页 |
3.4.2 分散剂配伍性试验研究 | 第39-40页 |
3.5 抗氧化剂的确定 | 第40-42页 |
3.5.1 抗氧化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 第40-41页 |
3.5.2 抗氧剂加入量 | 第41-42页 |
3.6 极压抗磨剂的确定 | 第42-45页 |
3.6.1 极压抗磨剂的种类及作用 | 第42页 |
3.6.2 极压抗磨剂加入量 | 第42-45页 |
3.7 腐蚀抑制剂的确定 | 第45-46页 |
3.7.1 腐蚀抑制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 第45页 |
3.7.2 防锈剂加入量的确定 | 第45-46页 |
3.8 其他功能剂的确定 | 第46-47页 |
3.8.1 消泡剂 | 第46-47页 |
3.8.2 破乳剂 | 第47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全配方方案优选 | 第48-58页 |
4.1 全配方设计原则 | 第48-49页 |
4.2 全配方方案设计 | 第49-51页 |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体系的引入 | 第51-53页 |
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3-57页 |
4.4.1 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4-55页 |
4.4.2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55页 |
4.4.3 权重的一致性检验 | 第55-56页 |
4.4.4 线性求权确定组合权重 | 第56-57页 |
4.5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研制油全配方及其性能评定 | 第58-62页 |
5.1 研制油全配方组成 | 第58页 |
5.2 研制油的性能评定 | 第58-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