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13页 |
1.2 当前的实验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质子治疗中的理论基础 | 第16-33页 |
2.1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16-21页 |
2.1.1 相互作用类型 | 第16-18页 |
2.1.2 能量损失与速度或能量的关系 | 第18-19页 |
2.1.3 能量歧离 | 第19-20页 |
2.1.4 带电粒子的射程 | 第20-21页 |
2.2 传能线密度(LET)与相对生物效应(RBE) | 第21-24页 |
2.2.1 传能线密度 | 第21-23页 |
2.2.2 相对生物效应 | 第23-24页 |
2.3 质子治疗 | 第24-29页 |
2.3.1 质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24-25页 |
2.3.2 剂量学特点 | 第25-27页 |
2.3.3 医用质子治疗装置 | 第27-29页 |
2.4 PET成像 | 第29-33页 |
2.4.1 PET的发展 | 第29-30页 |
2.4.2 物理基础 | 第30-31页 |
2.4.3 PET成像原理 | 第31-33页 |
第3章 蒙特卡罗方法与实验模型 | 第33-41页 |
3.1 MC方法和MCNP | 第33-34页 |
3.2 靶区定位的实验模型建立 | 第34-41页 |
3.2.1 几何结构 | 第34-35页 |
3.2.2 材料 | 第35-36页 |
3.2.3 物理特性 | 第36-41页 |
第4章 靶区定位的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41-55页 |
4.1 肌肉组织模体的正电子分布与光子分布 | 第41-43页 |
4.2 能量不同时的模体靶区定位 | 第43-47页 |
4.2.1 能量沉积 | 第43-44页 |
4.2.2 湮灭光子分布 | 第44-47页 |
4.3 GTV材料不同时的模体靶区定位 | 第47-52页 |
4.3.1 能量沉积 | 第47-49页 |
4.3.2 湮灭光子分布 | 第49-52页 |
4.4 实验验证 | 第52-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