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页 |
·本文的内容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P2P 发展及检测技术概述 | 第13-25页 |
·P2P 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P2P 技术发展历程 | 第14-18页 |
·第一代:集中式P2P 阶段 | 第15-16页 |
·第二代:分布式P2P 阶段 | 第16-17页 |
·第三代:混合式P2P 阶段 | 第17页 |
·演进中的第四代:改进的混合架构P2P | 第17-18页 |
·常用P2P 协议分析 | 第18-21页 |
·Gnutella 协议 | 第18-19页 |
·eDonkey 协议 | 第19页 |
·BitTorrent 协议 | 第19页 |
·Kazaa 协议 | 第19-20页 |
·Skype 协议 | 第20-21页 |
·P2P 主要检测技术 | 第21-24页 |
·端口识别法 | 第21-22页 |
·特征字符串识别法 | 第22页 |
·流量模式识别法 | 第22-23页 |
·连接模式识别法 | 第23页 |
·已有识别方法的比较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DPI 的P2P 流量检测技术研究 | 第25-35页 |
·P2P 协议特征 | 第25-26页 |
·基于DPI 的P2P 流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26页 |
·TCAM 存储器介绍 | 第26-28页 |
·一种基于TCAM 的P2P 流量检测算法 | 第28-31页 |
·算法原理 | 第28-29页 |
·算法具体实现 | 第29-31页 |
·算法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基于DFI 的P2P 流量检测技术研究 | 第35-46页 |
·P2P 流量特征检测方法 | 第35-36页 |
·TCP / UDP 法 | 第35页 |
·{IP,Port}法 | 第35-36页 |
·并发连接数法 | 第36页 |
·一种基于DFI 的加权P2P 流量检测算法 | 第36-43页 |
·算法具体实现 | 第38-39页 |
·权值及判决门限确定 | 第39-43页 |
·算法性能测试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一种基于DPI 和DFI 的P2P 流量检测方案 | 第46-54页 |
·系统概述 | 第46-47页 |
·一种P2P 流量检测方案 | 第47-51页 |
·方案框架 | 第47-48页 |
·性能优化 | 第48-50页 |
·方案具体实现 | 第50-51页 |
·性能测试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总结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