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研究 | 第10页 |
1.2 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的方法 | 第10-13页 |
1.2.1 元基因组学 | 第11-12页 |
1.2.2 元转录组学 | 第12-13页 |
1.3 海绵研究 | 第13-16页 |
1.3.1 海绵 | 第14-15页 |
1.3.2 海绵共生微生物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海绵元转录组学数据的功能分析 | 第17-3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1 数据获取 | 第17页 |
2.1.2 转录组学数据的处理 | 第17-2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1-33页 |
2.2.1 元转录组学注释情况 | 第21-22页 |
2.2.2 海绵共生微生物功能分析 | 第22-32页 |
2.2.3 不同海绵间的比较 | 第32-33页 |
2.3 本章总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海绵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 第35-42页 |
3.1 海绵次级代谢数据库的选择 | 第35-36页 |
3.2 分析流程 | 第36-37页 |
3.3 结果及讨论 | 第37-41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海绵元基因组学分析 | 第42-5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4.1.1 样品采集和基因测序 | 第42页 |
4.1.2 生物信息分析 | 第4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4.2.1 海绵元基因组测序及MG-RAST分析 | 第42-43页 |
4.2.2不同分类水平下T. swinhoei共生原核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43-48页 |
4.2.3 元基因组学功能分析及活跃基因研究 | 第48-52页 |
4.3 讨论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4-56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4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