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七氟烷介绍 | 第13页 |
1.3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 | 第13-14页 |
1.4 全身麻醉药对新生动物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核糖体蛋白的功能 | 第15页 |
1.6 面临的问题 | 第15-16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6-31页 |
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6-17页 |
2.2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17-18页 |
2.3 溶液配制 | 第18-21页 |
2.4 动物处理 | 第21-23页 |
2.5 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 第23-26页 |
2.6 免疫组织化学 | 第26-27页 |
2.7 基因芯片 | 第27-30页 |
2.8 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结果 | 第31-44页 |
3.1 七氟烷麻醉会引起海马区和皮层凋亡增加 | 第31-32页 |
3.2 七氟烷对新生动物麻醉会抑制海马和皮层的核糖体蛋白S6的磷酸化。 | 第32-36页 |
3.3 七氟烷对新生动物麻醉会抑制海马和皮层的AKT磷酸化 | 第36-37页 |
3.4 七氟烷对新生动物麻醉会抑制海马和皮层的m TOR活性没有影响 | 第37页 |
3.5 七氟烷新生动物麻醉对皮层和海马的ERK磷酸化产生奇异效应 | 第37-39页 |
3.6 七氟烷新生动物麻醉对皮层和海马的JNK、P38通路磷酸化没有影响 | 第39页 |
3.7 七氟烷麻醉新生动物能增强海马和皮层PP1的磷酸化 | 第39-40页 |
3.8 七氟烷新生动物麻醉会引起多脑区多种基因表达的改变 | 第40-44页 |
讨论 | 第44-51页 |
4.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44-46页 |
4.2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46-48页 |
4.3 本课题的局限性 | 第48-49页 |
4.4 本课题未来研究方向 | 第49-50页 |
4.5 结语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1 综述 | 第5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2 电压门控钠离子β3 亚基表达下调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 | 第67-97页 |
前言 | 第71-7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1-73页 |
1.2 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分类 | 第73-75页 |
1.3 RNA干扰研究简介 | 第75页 |
1.4 RNA干扰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 第75-76页 |
1.5 sh RNA体系的简介 | 第76-77页 |
1.6 本课题的实验目的 | 第77-7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8-86页 |
2.1 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 第78-80页 |
2.2 动物选择 | 第80页 |
2.3 坐骨神经切断术模型的建立 | 第80页 |
2.4 RNA抽提、反转录及实时定量PCR | 第80-81页 |
2.5 保留性神经损伤(SNI)动物模型建立 | 第81页 |
2.6 机械反应阈值测定(Von Frey) | 第81-82页 |
2.7 sh RNA设计合成与筛选 | 第82-84页 |
2.8 sh RNA表达质粒的鞘内注射 | 第84页 |
2.9 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blot) | 第84-85页 |
2.10 技术路线说明 | 第85-86页 |
2.11 统计分析 | 第86页 |
结果 | 第86-89页 |
3.1 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的Scn3b的表达量上调 | 第86页 |
3.2 鞘内注射表达载体质粒背根神经节Scn3b表达下调 | 第86-87页 |
3.3 SNI模型导致的痛觉过敏症状会因背根神经节Scn3b表达下调有所缓解 | 第87-89页 |
讨论 | 第89-92页 |
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89-90页 |
4.2 RNA干扰技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意义 | 第90-91页 |
4.3 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选择 | 第91页 |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91-92页 |
4.5 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 第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