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页 |
第一章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有机污染物修复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 第13-41页 |
一、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上的吸附作用 | 第15-18页 |
1 、 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2 、 热点问题 | 第16-18页 |
二、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 第18-23页 |
1 、 表面活性剂 | 第18-20页 |
2 、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 第20-23页 |
三、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影响 | 第23-27页 |
1 、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 第23-26页 |
2 、 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行为 | 第26-27页 |
四、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第27-36页 |
1 、 增溶洗脱作用 | 第27-30页 |
2 、 增强吸附固定作用 | 第30-33页 |
3 、 生物可利用性影响 | 第33-36页 |
五、 表面活性剂回收技术 | 第36-38页 |
六、 小结及展望 | 第38-39页 |
七、 论文研究目标及基本思路 | 第39-41页 |
第二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强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 | 第41-61页 |
一、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1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2页 |
2 、 基本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44-59页 |
1 、 MPB对有机物的增溶作用 | 第44-45页 |
2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 第45-48页 |
2.1 吸附等温线 | 第45-46页 |
2.2 吸附机理 | 第46-47页 |
2.3 有序化作用 | 第47-48页 |
3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强土壤固定有机污染物 | 第48-54页 |
3.1 MPB增强固定土壤中的萘 | 第48-52页 |
3.2 MPB增强固定土壤中的对硝基苯酚和苯酚 | 第52-54页 |
4 、 MPB增强膨润土吸附有机污染物 | 第54-58页 |
5 、 增强吸附固定机理 | 第58-59页 |
三、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膨润土上的有序化过程及对有机物吸附特征 | 第61-76页 |
一、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1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2页 |
2 、 基本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63-75页 |
1 、 有机物在吸附态表面活性剂上的吸附特征 | 第63-68页 |
2 、 粘土吸附态MPB结构的XRD分析 | 第68-72页 |
3 、 粘土吸附态的MPB的FTIR分析 | 第72-75页 |
三、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对PAHs的增溶作用 | 第76-90页 |
一、 实验部分 | 第76-78页 |
1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76-77页 |
2 、 基本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78-89页 |
1 、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苊的增溶作用 | 第78-81页 |
1.1 单一表面活性剂对苊的增溶作用 | 第78-80页 |
1.2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苊的协同增溶作用 | 第80-81页 |
2 、 SDBS增溶菲的影响因素 | 第81-84页 |
2.1 温度 | 第81-83页 |
2.2 离子强度 | 第83-84页 |
3 、 SDBS对菲的增溶热力学 | 第84-85页 |
4 、 SDBS对菲的增溶动力学 | 第85-88页 |
5 、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作用 | 第88-89页 |
三、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SDBS洗脱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 | 第90-97页 |
一、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1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90-91页 |
2 、 基本实验方法 | 第91页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91-96页 |
1 、 SDBS在土壤上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 | 第91-94页 |
1.1 SDBS在土壤上的等温吸附曲线 | 第92页 |
1.2 影响因素 | 第92-94页 |
2 、 SDBS对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洗脱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 | 第94-96页 |
2.1 洗脱时间 | 第94-95页 |
2.2 表面活性剂浓度 | 第95页 |
2.3 离子强度 | 第95-96页 |
三、 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吸附PAHs行为的影响及机理 | 第97-114页 |
一、 实验部分 | 第97-99页 |
1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97-98页 |
2 、 基本实验方法 | 第98-99页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99-112页 |
1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作用 | 第99-100页 |
2 、 PAHs在土壤上的吸附作用及热力学行为 | 第100-105页 |
2.1 PAHs在土壤上的吸附作用 | 第100-102页 |
2.2 菲在土壤/膨润土上的热力学行为 | 第102-105页 |
3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土壤中有机物的迁移行为 | 第105-109页 |
4 、 作用机理 | 第109-111页 |
5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的作用 | 第111-112页 |
三、 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七章 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回收技术 | 第114-122页 |
一、 实验部分 | 第114-116页 |
1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114-115页 |
2 、 基本实验方法 | 第115-116页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21页 |
1 、 空气吹脱去除有机污染物 | 第116-118页 |
1.1 空气流速影响 | 第116页 |
1.2 SDS浓度影响 | 第116页 |
1.3 温度 | 第116-118页 |
1.4 有机物性质影响 | 第118页 |
2 、 液-液萃取去除有机物 | 第118-121页 |
2.1 SDBS的回收率 | 第118-119页 |
2.2 萘的回收率 | 第119-120页 |
2.3 表面活性剂溶液存在下萘的回收率 | 第120-121页 |
2.4 液-液连续萃取装置 | 第121页 |
三、 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122-127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122-125页 |
1 、 表面活性剂增强固定作用及机理 | 第122-123页 |
2 、 表面活性剂增溶、洗脱作用及机理 | 第123-124页 |
3 、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洗脱模型、条件及浓度 | 第124-125页 |
4 、 表面活性剂的回收 | 第125页 |
二、 创新点 | 第125-126页 |
三、 展望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