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11-23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13页 |
1.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30页 |
(一)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3-27页 |
1. 职业卫生 | 第23-24页 |
2. 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 | 第24页 |
3. 职业性病损、职业病与法定职业病 | 第24-25页 |
4. 职业卫生监管 | 第25-27页 |
(二)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7-30页 |
1. 利益集团理论 | 第27-28页 |
2. 跨域治理理论 | 第28-29页 |
3. 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29-30页 |
二、我国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制度建设回顾 | 第30-34页 |
(一)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变迁 | 第30-32页 |
1. 第一阶段:初创与发展期(1949年—1998年) | 第30-31页 |
2. 第二阶段:建设与规范期(1998年—2003年) | 第31页 |
3. 第三阶段:过渡与磨合期(2003年—至今) | 第31-32页 |
(二) 我国职业卫生法制体系建设 | 第32-34页 |
1. 第一层次:《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32页 |
2. 第二层次:《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 | 第32-33页 |
3. 第三层次: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 第33页 |
4. 第四层次: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规定 | 第33页 |
5. 第五层次:相关职业卫生标准 | 第33-34页 |
三、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现状 | 第34-79页 |
(一) 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职业卫生调查 | 第34-47页 |
1. 调研方案 | 第35-36页 |
2. 调研结果 | 第36-47页 |
(二) 该市职业卫生监管主要工作成绩 | 第47-51页 |
1. 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初步确立 | 第47页 |
2. 职业卫生宣贯培训有序推进 | 第47-48页 |
3. 调查摸底梳理建档全面展开 | 第48-49页 |
4. 监督执法传导压力实效突出 | 第49页 |
5.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成效显现 | 第49-50页 |
6. 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逐步规范 | 第50-51页 |
(三) 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1-72页 |
1. 职业卫生监管体系仍待完善 | 第51-56页 |
2. 综合监督管理工作仍不到位 | 第56-61页 |
3. 技术服务支撑建设仍旧滞后 | 第61-66页 |
4. 职业卫生各方责任仍未落实 | 第66-68页 |
5. 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仍不健全 | 第68-72页 |
(四)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72-79页 |
1. 立法体制机制存在缺陷 | 第72-73页 |
2. 行政体制改革痼疾难除 | 第73-75页 |
3. GDP考核指挥棒仍在转动 | 第75-76页 |
4. 部门利益难以有效打破 | 第76-77页 |
5. 社会道德建设全面失序 | 第77-79页 |
四、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经验及其启示 | 第79-94页 |
(一) 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 第79-86页 |
1. 英国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 第79-81页 |
2. 美国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 第81-84页 |
3. 日本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 第84-86页 |
(二) 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的启示 | 第86-94页 |
1.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基础 | 第86-87页 |
2. 准确的职能定位是前提 | 第87-88页 |
3. 专业的监管力量是保障 | 第88-89页 |
4. 高效的监管模式是重点 | 第89-90页 |
5. 严格的处罚措施是关键 | 第90-91页 |
6.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核心 | 第91-92页 |
7. 成熟的社会参与机制是纽带 | 第92-94页 |
五、解决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94-116页 |
(一) 全面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建设 | 第94-99页 |
1. 梳理修订职业卫生法律体系 | 第94-95页 |
2. 优化整合职业卫生监管资源 | 第95-96页 |
3. 构建职业卫生长效协调机制 | 第96-97页 |
4. 强化职业卫生监管队伍建设 | 第97-98页 |
5. 细化责任目标考核追究体系 | 第98-99页 |
(二) 着力强化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措施 | 第99-104页 |
1. 属地化摸清职业病防治“家底” | 第99-100页 |
2. 严把预防性监督规范源头治理 | 第100-101页 |
3. 实施量化分级、重点监管措施 | 第101-102页 |
4. 强力推进三大基础性引导作用 | 第102-103页 |
5. 创建推行职业卫生标准化体系 | 第103-104页 |
(三) 规范增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支撑 | 第104-108页 |
1.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 | 第104-105页 |
2. 规范技术服务竞争市场秩序 | 第105页 |
3. 完善日常监管引入退出机制 | 第105-106页 |
4. 扩展基层专家技术支撑作用 | 第106-107页 |
5. 搭建职业卫生科研实践平台 | 第107-108页 |
(四) 严格执法促进职业卫生各方责任落实 | 第108-112页 |
1. 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 第108-109页 |
2. 促进综合监管责任落实 | 第109-110页 |
3. 促进各负有监管职责部门责任落实 | 第110-111页 |
4. 促进技术服务支撑作用全方位发挥 | 第111页 |
5. 建立执法司法联动机制保障职业卫生执法效果 | 第111-112页 |
(五) 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 第112-116页 |
1. 正确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作用 | 第112-113页 |
2. 重塑行业管理组织角色定位 | 第113-114页 |
3. 引导非政府组织多元化发展 | 第114页 |
4. 强力推动监督体系发挥实效 | 第114-115页 |
5. 建立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机制 | 第115-116页 |
结语 | 第116-117页 |
注释 | 第117-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6页 |
附录 | 第136-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