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国外住房有效需求与住房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国内住房有效需求与住房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6-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有效需求理论 | 第19-24页 |
| ·有效需求基础理论分析凯恩斯有效需求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局限性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分析 | 第21-22页 |
| ·现代经济学对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再思考 | 第22-24页 |
| 3 我国中低收入阶层住房有效需求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 第24-42页 |
| ·我国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特征及存在问题 | 第24-30页 |
| ·中低收入阶层的界定 | 第24页 |
| ·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意愿的现状 | 第24-26页 |
| ·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存在问题 | 第26-27页 |
| ·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存在问题 | 第27-30页 |
| ·我国中低收入阶层住房有效需求状况的原因分析我国中低收入阶层住房有效需求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 第30-38页 |
| ·经典理论框架下对我国住房有效需求的分析 | 第30-31页 |
| ·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长期不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31-32页 |
| ·造成我国中低收入阶层住房有效需求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 ·增加住房有效需求的政策支持 | 第38-42页 |
| ·相关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 第38-40页 |
| ·相关财政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 第40-42页 |
| 4 国外住房需求保障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9页 |
| ·美国的公共住房需求保障实践 | 第42-43页 |
| ·立法规范公共住房项目 | 第42页 |
| ·鼓励私人与地方政府参与公共住房建设 | 第42页 |
| ·鼓励低收入家庭购买公共住房 | 第42-43页 |
| ·房租补贴政策 | 第43页 |
| ·公共住房质量工程 | 第43页 |
| ·英国的公共住房需求保障实践 | 第43-44页 |
| ·动态调整并逐步完善的公共住房政策体系 | 第43-44页 |
|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多样化的住房政策 | 第44页 |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配合 | 第44页 |
| ·德国的公共住房需求保障实践 | 第44-45页 |
| ·完善的公共住房政策体系 | 第44-45页 |
| ·用法律形式规范公共住房的建设和消费 | 第45页 |
| ·日本的公共住房需求保障实践 | 第45-46页 |
| ·多渠道资助住房建设 | 第45页 |
| ·完善的住房建设立法 | 第45-46页 |
| ·不同层次的专门机构和公共住房 | 第46页 |
| ·不间断的住房建设计划 | 第46页 |
|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解决公共住房问题 | 第46页 |
| ·各国住房保障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46-49页 |
| ·尽快建立完善的房地产税收法律体系 | 第46-47页 |
| ·住房市场化程度加深与政府作为保障主体并不矛盾 | 第47页 |
| ·住房保障方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 第47页 |
| ·动态调节机制是保证效果的重要手段 | 第47-49页 |
| 5 增加我国中低收入阶层住房有效需求的途径及对策 | 第49-64页 |
| ·住房需求市场化研究 | 第49-51页 |
| ·确定合理的住房价格 | 第49页 |
| ·搞活住房二三级市场 | 第49-50页 |
| ·大力发展住房金融 | 第50-51页 |
| ·完善物业管理 | 第51页 |
| ·完善灵活性的住房税收制度 | 第51-55页 |
| ·针对地方政府的住房退税收政策完善 | 第51-53页 |
| ·针对开发商的住房减免税收政策完善 | 第53-54页 |
| ·针对消费者的住房补贴税收政策完善 | 第54-55页 |
| ·完善长效性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 | 第55-58页 |
| ·住房保障制度中对保障对象界定的完善 | 第55-56页 |
| ·住房保障制度中保障标准制定的完善 | 第56-58页 |
|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创新建设 | 第58-62页 |
| ·创新经济适用房的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严格规范管理 | 第58-59页 |
| ·加强公共住房金融创新,完善投融资渠道 | 第59-61页 |
| ·创建和谐混居模式,推动社会各阶层融合 | 第61-62页 |
| ·完善住房税收和保障制度的相关立法 | 第62-63页 |
| ·制定《住宅法》 | 第62页 |
| ·制定《住房保障法》 | 第62页 |
| ·完善配套法律 | 第62-63页 |
| ·完善住房税收和保障制度的宣传、教育及普及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