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压煤山丘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研究--以长河流域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3 基本结论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 第18-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2章 水土资源平衡相关基础理论 | 第22-26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2.1.1 水资源 | 第22页 |
2.1.2 土地资源 | 第22-23页 |
2.1.3 水土资源协调利用 | 第23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3-26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2.2.2 资源系统理论 | 第24页 |
2.2.3 系统耦合理论 | 第24-25页 |
2.2.4 人地协调理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26-30页 |
3.1 自然条件概况 | 第26-28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6-27页 |
3.1.2 地形地貌 | 第27-28页 |
3.1.3 气候特征 | 第28页 |
3.1.4 资源状况 | 第28页 |
3.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3.2.1 经济发展条件 | 第28-29页 |
3.2.2 社会发展条件 | 第29页 |
3.3 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第4章 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30-37页 |
4.1 区域水资源供给 | 第30-32页 |
4.1.1 地表水资源 | 第30-31页 |
4.1.2 地下水资源类型 | 第31-32页 |
4.2 区域水资源需求 | 第32-35页 |
4.2.1 区域农业需水量 | 第32-33页 |
4.2.2 区域工业需水量 | 第33-34页 |
4.2.3 区域生活用水需水量 | 第34-35页 |
4.2.4 区域生态用水需水量 | 第35页 |
4.3 区域水资源供需匹配分析 | 第35-37页 |
第5章 采煤对区域水土资源影响分析 | 第37-45页 |
5.1 采煤对土地资源破坏影响分析 | 第37-39页 |
5.2 采煤对区域水资源破坏影响分析 | 第39-45页 |
5.2.1 采煤破坏水资源影响机理分析 | 第39-40页 |
5.2.2 采煤破坏区域水资源定量评价 | 第40-45页 |
第6章 采煤对水土资源协调度动态评价 | 第45-53页 |
6.1 评价单元确定 | 第45页 |
6.2 评价方法 | 第45-47页 |
6.2.1 构建地类需水系数 | 第46页 |
6.2.2 构建水土资源匹配协调系数 | 第46-47页 |
6.3 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6.3.1 水土资源协调评价 | 第47-49页 |
6.3.2 研究区水土资源协调动态分析 | 第49-52页 |
6.3.3 区域水土资源优化建议措施 | 第52-53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7.1 结论 | 第53-54页 |
7.2 讨论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