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制造业MES中生产调度与监控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MES 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MES 监控问题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MES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离散制造业MES 调度与监控需求分析 | 第17-30页 |
| ·MES 概述 | 第17-21页 |
| ·制造执行系统的产生 | 第17-18页 |
| ·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定位 | 第18-20页 |
| ·制造执行系统的详细功能 | 第20-21页 |
| ·离散制造业MES 调度功能需求分析 | 第21-26页 |
| ·离散制造业MES 调度模块特点 | 第22页 |
| ·离散制造业MES 调度模块基本需求 | 第22-25页 |
| ·离散制造业MES 调度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25-26页 |
| ·离散制造业MES 监控功能需求分析 | 第26-29页 |
| ·离散制造业MES 监控模块特点 | 第26-27页 |
| ·离散制造业MES 监控模块基本需求 | 第27-28页 |
| ·离散制造业MES 监控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离散制造业MES 调度模块研究 | 第30-51页 |
| ·MES 调度理论概述及研究 | 第30-32页 |
| ·MES 调度方法概要 | 第30-31页 |
| ·MES 调度问题的数学描述 | 第31-32页 |
| ·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模型 | 第32-35页 |
| ·粒子群算法简介 | 第32-33页 |
| ·基本粒子群算法 | 第33-35页 |
| ·PSO 的特点 | 第35页 |
| ·PSO 在调度问题中的应用 | 第35-39页 |
| ·离散粒子群算法 | 第36-38页 |
| ·用于调度的离散粒子群算法 | 第38-39页 |
| ·基于聚类的PSO 算法设计 | 第39-45页 |
| ·算法模型 | 第39-40页 |
| ·聚类分析及其规则 | 第40-42页 |
| ·编码设计 | 第42-44页 |
| ·位置更新公式的变化 | 第44-45页 |
| ·调度算法的仿真实现 | 第45-50页 |
| ·聚类分析 | 第46-47页 |
| ·粒子优化学习 | 第47页 |
| ·调度结果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离散制造业MES 监控模块研究 | 第51-70页 |
| ·离散制造业MES 监控问题概述 | 第51-52页 |
| ·生产现场监控的意义 | 第51-52页 |
| ·生产监控的技术手段 | 第52页 |
| ·RFID 技术 | 第52-55页 |
| ·RFID 技术基本原理 | 第52-54页 |
| ·RFID 技术的特点 | 第54页 |
| ·RFID 技术的应用 | 第54-55页 |
| ·电子看板技术 | 第55-57页 |
| ·电子看板的特点 | 第56-57页 |
| ·电子看板的应用 | 第57页 |
| ·生产过程数学模型 | 第57-62页 |
| ·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定义与分析 | 第57-59页 |
| ·生产过程控制模型 | 第59-62页 |
| ·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62-69页 |
| ·生产实时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 第62-66页 |
| ·生产状态实时显示方案设计 | 第66-68页 |
| ·电子看板组态设计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调度与监控模块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70-93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70-80页 |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70-74页 |
|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74-77页 |
| ·系统硬件 | 第77-80页 |
| ·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 第80页 |
| ·调度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80-85页 |
| ·基础信息管理 | 第80页 |
| ·调度管理 | 第80页 |
| ·调度模块系统流程 | 第80-82页 |
| ·系统界面展示 | 第82-85页 |
| ·监控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85-92页 |
| ·数据采集与管理子系统 | 第85页 |
| ·看板管理子系统 | 第85-86页 |
| ·监控系统流程 | 第86-87页 |
| ·系统界面展示 | 第87-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 本文总结 | 第93页 |
| 研究展望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 附录 | 第103-11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2-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5页 |
| 附件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