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集体行动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四)理论工具 | 第15-17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集体行动 | 第19-26页 |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区别 | 第19-20页 |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集体行动的特征 | 第20-22页 |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集体行动的演化过程 | 第22页 |
(四)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集体行动的结果 | 第22-26页 |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 | 第26-39页 |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集体行动生成的情感逻辑 | 第26-31页 |
1、现实或网络中的情绪刺激 | 第26-27页 |
2、情绪在信息传播中的强化 | 第27-28页 |
3、舆情发展中意见领袖的作用 | 第28-29页 |
4、网络民意中的“群体极化” | 第29页 |
5、关于网络群体的道德判断 | 第29-30页 |
6、为何网络舆情频频反转 | 第30-31页 |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集体行动生成的认同逻辑 | 第31-35页 |
1、基于自利基础的群体认同 | 第32-33页 |
2、群体认同的网络表现形式 | 第33页 |
3、群体认同及群体冲突的形成 | 第33-35页 |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集体行动生成的选择逻辑 | 第35-39页 |
1、集体行动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35-36页 |
2、参与集体行动的选择性激励 | 第36-37页 |
3、网络背景下“搭便车”的克服 | 第37-39页 |
四、网络空间集体行动的治理 | 第39-43页 |
(一)顶层设计:完善制度设计防止群体冲突 | 第39-40页 |
1、加强网络安全立法,促进网络法治 | 第39页 |
2、搭建网络对话平台,畅通利益表达 | 第39-40页 |
3、完善网络监管机制,重塑网络秩序 | 第40页 |
(二)釜底抽薪:抑制生成集体行动的现实条件 | 第40-41页 |
1、加强源头治理,清洁现实空间 | 第40页 |
2、创新社会管理,优化网络空间 | 第40-41页 |
(三)情绪引导:关注民众情绪动态 | 第41-42页 |
1、舆情监测,建立风险研判机制 | 第41页 |
2、积极回应,化解群体的“非理性” | 第41页 |
3、舆情引导,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 第41-42页 |
(四)群体认同:合理看待认同的力量 | 第42-43页 |
1、增加网民对制度的认同 | 第42页 |
2、增强网民对政府的认同 | 第42-43页 |
五、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