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板形控制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1.3.1 板形控制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3.2 板形控制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辊系弹性变形及板形控制的理论分析 | 第15-28页 |
2.1 板形的基本定义 | 第15-21页 |
2.1.1 板形的定义 | 第15页 |
2.1.2 板平直度 | 第15-18页 |
2.1.3 板凸度 | 第18-19页 |
2.1.4 板平直度、板凸度与板形的关系 | 第19-21页 |
2.2 板形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 第21-23页 |
2.2.1 板形缺陷的产生原因及种类 | 第21-23页 |
2.2.2 影响板形缺陷的因素 | 第23页 |
2.3 板形控制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3.1 板形控制的研究目标 | 第23页 |
2.3.2 常见的板形控制技术 | 第23-24页 |
2.4 板形控制中弹性变形的计算 | 第24-27页 |
2.4.1 辊系弹性变形 | 第24-25页 |
2.4.2 板形控制中的弹性变形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板形控制模型建立 | 第28-44页 |
3.1 板形控制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28页 |
3.2 影响函数法计算辊系弹性变形 | 第28-37页 |
3.2.1 辊系的离散化 | 第28-30页 |
3.2.2 轧机辊系变形基本方程 | 第30-32页 |
3.2.3 辊系弹性变形的影响函数 | 第32-35页 |
3.2.4 影响函数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3.3 四辊冷轧机板形模型 | 第37-43页 |
3.3.1 板凸度模型建立 | 第37-42页 |
3.3.2 板凸度影响因素的理论计算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四辊冷轧机板形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44-62页 |
4.1 有限元法在轧制过程中的应用 | 第44-47页 |
4.1.1 有限元法 | 第44-45页 |
4.1.2 有限元分析的一般过程 | 第45页 |
4.1.3 板带材轧制材料的有限元法 | 第45-46页 |
4.1.4 板材轧制有限元算法选择及接触问题的处理 | 第46-47页 |
4.2 板带材轧制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7-51页 |
4.2.1 轧制过程有限元模型的相关参数 | 第47-48页 |
4.2.2 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48页 |
4.2.3 几何模型和网格划分 | 第48-50页 |
4.2.4 定义接触 | 第50页 |
4.2.5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的定义 | 第50-51页 |
4.3 四辊冷轧机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4.3.1 板材轧制整体模拟结果 | 第51-52页 |
4.3.2 轧制过程辊系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页 |
4.4 各因素对板形的影响 | 第52-56页 |
4.4.1 轧件宽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2 轧辊弯辊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3 轧辊直径的影响 | 第54-56页 |
4.5 其它板形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61页 |
4.5.1 压下量对板形的影响分析 | 第57-59页 |
4.5.2 板宽在轧制中的影响 | 第59-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轧机板形控制的工程验证与分析 | 第62-68页 |
5.1 轧机板形控制的工程设备参数 | 第62-63页 |
5.2 工程验证所用材料及工艺参数 | 第63页 |
5.3 工程验证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