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脏腑病证论文--肺系病证论文--咳嗽论文

甘露消毒丹治疗咳嗽的证候特点观察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第10-33页
    综述一:祖国医学对咳嗽的认识第10-21页
        1. 古代医家的认识第10-12页
            1.1 《黄帝内经》定病名,脏腑相连皆致咳第10页
            1.2 《伤寒》六经来辨治,痰饮致咳为主因第10-11页
            1.3 《诸病源候》承前论,兼症脉象细甄别第11页
            1.4 金元时期立论多,百花齐放采众长第11页
            1.5 明代景岳繁归简,外感内伤括病机第11-12页
            1.6 清代温病学兴起,暑湿(湿热)咳嗽初窥探第12页
        2. 近代医家对于咳嗽的认识第12-19页
            2.1 急性咳嗽(外感咳嗽)的辨治第13-15页
                2.1.1 急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第13页
                2.1.2 急性咳嗽的辨治第13-14页
                2.1.3 急性咳嗽的其它疗法第14页
                2.1.4 急性咳嗽的小结第14-15页
            2.2 亚急性咳嗽/感染后咳嗽辨治第15-16页
                2.2.1 亚急性咳嗽的病因病机认识第15页
                2.2.2 亚急性咳嗽的辨治第15-16页
                2.2.3 亚急性咳嗽小结第16页
            2.3 慢性咳嗽辨治第16-19页
                2.3.1 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认识第16-17页
                2.3.2 慢性咳嗽的辨治第17-18页
                2.3.3 慢性咳嗽的小结第18-19页
        参考文献第19-21页
    综述二:中医对湿热证与甘露消毒丹的认识第21-33页
        1. 古代医家对湿热的认识第21-24页
            1.1 《黄帝内经》提病名,粗述病机及治则第21页
            1.2 唐前湿热粗认识,湿热萌芽初形成第21-22页
            1.3 唐宋元百家争鸣,湿热证治再发展第22-23页
            1.4 明清温病学兴起,湿热证治趋完善第23-24页
        2. 甘露消毒丹的来源及古代医家认识第24-26页
            2.1 甘露消毒丹的由来及命名第24-25页
            2.2 甘露消毒丹的组成及方解浅析第25页
            2.3 古代医家对甘露消毒丹的认识第25-26页
        3. 现代医家对湿热的认识第26-28页
            3.1 现代医家对湿热证及湿热体质的认识第26页
            3.2 现代医家对湿热证所致具体疾病的治疗第26-28页
            3.3 现代医家对湿热证动物模型研究第28页
        4. 现代医家对甘露消毒丹的运用第28-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第33-62页
    前言第33-34页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第34-36页
        1. 资料来源第34页
        2. 研究目的第34页
        3. 诊断辨证标准第34页
        4. 病例纳入标准第34-35页
        5. 排除标准第35页
        6. 调查内容及研究方法第35页
        7. 疗效判定标准第35页
        8. 统计方法第35-36页
    结果第36-53页
        1. 患者一般资料第36-38页
            1.1 性别分布第36页
            1.2 年龄分布第36-37页
            1.3 其它情况第37-38页
        2. 病史资料第38-40页
            2.1 发病季节第38页
            2.2 既往病史第38-39页
            2.3 过敏史第39页
            2.4 患者就诊前用药情况第39-40页
        3. 发病情况第40-42页
            3.1 咳嗽的诱因及加重因素第40-41页
            3.2 咳嗽好发的季节及时相第41页
            3.3 咳嗽持续时间第41-42页
        4. 证候特点第42-51页
            4.1 咳嗽的特点第42页
            4.2 咳嗽的伴随症状第42页
            4.3 咳痰情况第42-45页
                4.3.1 咳痰质地第42-43页
                4.3.2 咳痰颜色第43-44页
                4.3.3 咳吐痰量第44-45页
                4.3.4 痰液咳吐程度第45页
            4.4 全身症状第45-46页
            4.5 咽部症状第46页
            4.6 饮水情况第46-47页
            4.7 口味情况第47-48页
            4.8 二便情况第48页
            4.9 舌脉象第48-51页
                4.9.1 舌象第48-50页
                4.9.2 脉象第50-51页
        5. 常用药物加减情况第51-53页
    讨论第53-62页
        1. 患者一般资料第53-54页
            1.1 性别比例第53页
            1.2 年龄比例第53页
            1.3 其它情况第53-54页
        2. 病史资料第54-55页
            2.1 发病季节第54页
            2.2 既往病史第54页
            2.3 过敏史第54页
            2.4 患者就诊前用药情况第54-55页
        3. 发病情况第55-56页
            3.1 咳嗽的诱因及加重因素第55页
            3.2 咳嗽好发的季节及时相第55页
            3.3 咳嗽持续时间第55-56页
        4. 症候特点第56-59页
            4.1 咳嗽的特点第56页
            4.2 咳嗽的伴随症状第56页
            4.3 咳痰情况第56页
            4.4 全身症状第56-57页
            4.5 咽部症状第57页
            4.6 饮水情况第57-58页
            4.7 口味情况第58页
            4.8 二便情况第58页
            4.9 舌脉特点第58-59页
                4.9.1 舌象第58页
                4.9.2 脉象第58-59页
        5. 常用药物加减情况第59页
        6. 甘露消毒丹所治疗咳嗽的病因病机分析及证候特点探讨第59-60页
        7. 甘露消毒丹所治疗咳嗽与痰湿咳嗽及痰热咳嗽的区别第60-61页
        8. 导师治疗经验第61-62页
结语第62-63页
附录:甘露消毒丹方正调查表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取腓骨长肌腱联合应用挤压螺钉和Endobutton重建内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不同核磁影像形态测量学方法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