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3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20页 |
1.3.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第21-24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 第21页 |
2.1.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 第21页 |
2.1.3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途径 | 第21-22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2页 |
2.2.2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土地资产经营理论 | 第23页 |
2.2.4 土地规模利用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三种入市途径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 | 第24-27页 |
3.1 三种入市途径的优缺点分析 | 第24-26页 |
3.1.1 就地入市途径优缺点分析 | 第24页 |
3.1.2 调整入市途径优缺点分析 | 第24页 |
3.1.3 整治入市途径优缺点分析 | 第24-26页 |
3.2 三种入市途径的适用条件分析 | 第26-27页 |
3.2.1 就地入市途径的适用条件分析 | 第26页 |
3.2.2 调整入市途径的适用条件分析 | 第26页 |
3.2.3 整治入市途径的适用条件分析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研究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 第27-36页 |
4.1 研究区选择与概况 | 第27-28页 |
4.2 研究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4.2.1 安达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4.2.2 九台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 第30-32页 |
4.2.3 海城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4.3 研究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研究 | 第36-40页 |
5.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研究 | 第36-37页 |
5.1.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依据 | 第36-37页 |
5.1.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结果 | 第37页 |
5.2 研究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结果 | 第37-40页 |
5.2.1 安达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结果 | 第37-38页 |
5.2.2 九台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结果 | 第38-39页 |
5.2.3 海城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结果 | 第39-40页 |
第六章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途径选择研究 | 第40-47页 |
6.1 基于解决存量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宗地入市途径选择 | 第40-42页 |
6.1.1 选择依据 | 第40页 |
6.1.2 选择结果 | 第40-42页 |
6.2 基于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的宗地入市途径选择 | 第42-45页 |
6.2.1 选择依据 | 第42-43页 |
6.2.2 选择结果 | 第43-45页 |
6.3 宗地入市途径选择的面积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7.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