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途径选择研究--以东北三省试点区为例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8页
        1.2.1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2 国外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3 文献评述第18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研究目标第18-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页
        1.3.3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9-20页
        1.3.4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第21-24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21-22页
        2.1.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第21页
        2.1.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21页
        2.1.3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途径第21-22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2-24页
        2.2.1 土地产权理论第22页
        2.2.2 地租地价理论第22-23页
        2.2.3 土地资产经营理论第23页
        2.2.4 土地规模利用理论第23-24页
第三章 三种入市途径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第24-27页
    3.1 三种入市途径的优缺点分析第24-26页
        3.1.1 就地入市途径优缺点分析第24页
        3.1.2 调整入市途径优缺点分析第24页
        3.1.3 整治入市途径优缺点分析第24-26页
    3.2 三种入市途径的适用条件分析第26-27页
        3.2.1 就地入市途径的适用条件分析第26页
        3.2.2 调整入市途径的适用条件分析第26页
        3.2.3 整治入市途径的适用条件分析第26-27页
第四章 研究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分析第27-36页
    4.1 研究区选择与概况第27-28页
    4.2 研究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分析第28-34页
        4.2.1 安达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分析第28-30页
        4.2.2 九台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分析第30-32页
        4.2.3 海城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分析第32-34页
    4.3 研究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小结第34-36页
第五章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研究第36-40页
    5.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研究第36-37页
        5.1.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依据第36-37页
        5.1.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结果第37页
    5.2 研究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结果第37-40页
        5.2.1 安达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结果第37-38页
        5.2.2 九台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结果第38-39页
        5.2.3 海城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结果第39-40页
第六章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途径选择研究第40-47页
    6.1 基于解决存量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宗地入市途径选择第40-42页
        6.1.1 选择依据第40页
        6.1.2 选择结果第40-42页
    6.2 基于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的宗地入市途径选择第42-45页
        6.2.1 选择依据第42-43页
        6.2.2 选择结果第43-45页
    6.3 宗地入市途径选择的面积对比分析第45-4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7.1 研究结论第47-48页
    7.2 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染整CPPS中大数据管理与分析
下一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时序研究--以黑龙江省安达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