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审查逮捕中的错案防范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绪论第6-8页
一、典型案例及其揭示的问题第8-12页
    (一) 赵作海案及其揭示的问题第8-9页
        1. 赵作海案的案情第8页
        2. 赵作海案揭示的问题第8-9页
    (二) 佘祥林案及其揭示的问题第9-10页
        1. 佘祥林案的案情第9-10页
        2. 佘祥林案揭示的问题第10页
    (三) 荆爱国案及其揭示的问题第10-12页
        1. 荆爱国案的案情第10-11页
        2. 荆爱国案揭示的问题第11-12页
二、审查逮捕中错案得以延续的原因第12-19页
    (一) 审查逮捕中存在“有罪推定”的理念第12页
    (二) 审查逮捕中对证据的审查有失偏颇第12-14页
        1. 忽视证据的客观性审查第13页
        2. 对证据的关联性把握不准第13页
        3. 对言词证据过分重视第13-14页
    (三) 审查逮捕期限设计存在瑕疵第14-15页
    (四) 审查逮捕对侦查行为监督、制约力度不够第15-17页
        1. 静态的书面审不能有效监督动态的侦查行为第15-16页
        2. 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效果不佳第16页
        3. 对公安机关侦查行为滥用的制约力不够第16-17页
    (五) 审查逮捕中程序衔接不顺畅第17页
    (六) 案外因素对审查逮捕的不良影响第17-19页
        1. 来自被害人方面的不当压力第17-18页
        2. 媒体舆论的错误导向第18页
        3. 协调办案消解审查逮捕的纠错功能第18-19页
三、审查逮捕环节对错案防范的构想第19-26页
    (一) 树立审查逮捕中的客观公正观念第19页
        1. 由打击犯罪观向审查中立观转变第19页
        2. 由就案办案观向逮捕保障观转变第19页
    (二) 确立审查逮捕中证据全面性审查原则第19-21页
        1. 把握重证据、不轻信言词证据的原则第20页
        2. 对证据客观性的审查第20页
        3. 对证据关联性的审查第20-21页
        4. 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第21页
    (三) 审查逮捕制度层面的完善与构想第21-24页
        1. 设立延长“特殊”案件审查逮捕期限制第21-22页
        2. 完善检察机关重大刑事案件介入侦查机制第22页
        3. 建立律师在场权制度第22-23页
        4. 完善侦查行为审查制第23页
        5. 设立重大刑事案件审查逮捕权“上提一级”制度第23-24页
    (四) 保障审查逮捕权的独立行使第24-26页
        1. 审查逮捕部门独立行使逮捕权第24-25页
        2. 检察官独立行使审查逮捕权第25-26页
结论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29页
致谢第29-30页

论文共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系列的后现代美学特征研究
下一篇:基于在线自适应字典学习的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