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简介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及养老水平地区差异 | 第15-24页 |
2.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2.2 我国养老保险水平的地区差异 | 第17-24页 |
2.2.1 养老保险水平指标选择 | 第17-19页 |
2.2.2 我国养老保险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 | 第19-21页 |
2.2.3 我国养老保险水平的聚类分析 | 第21-23页 |
2.2.4 结论 | 第23-24页 |
3 养老保险的收支测算模型及其影响因素 | 第24-28页 |
3.1 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险的收支测算模型 | 第24-26页 |
3.1.1 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险的收入模型 | 第24-25页 |
3.1.2 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险的支出模型 | 第25-26页 |
3.1.3 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险的收支平衡分析 | 第26页 |
3.2 养老保险总体测算模型的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3.3 结论 | 第27-28页 |
4 不同城镇地区养老保险的人.预测 | 第28-37页 |
4.1 基年不同城镇地区人.年龄结构研究 | 第28-29页 |
4.2 不同地区城镇人.预测 | 第29-33页 |
4.3 我国不同地区养老保险覆盖人数预测 | 第33-37页 |
5 不同城镇地区养老保险的收支模型测算 | 第37-43页 |
5.1 不同城镇地区养老保险的收支测算 | 第37-42页 |
5.2 结论 | 第42-43页 |
6 推迟退休年龄对我国不同地区养老保险的影响 | 第43-51页 |
6.1 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分析 | 第43-47页 |
6.1.1 推迟退休年龄下不同地区养老保险收支差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6.1.2 退休年龄变动对不同地区养老保险收支差的影响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6.1.3 推迟退休年龄对不同地区养老保险收支压力的缓解效果分析 | 第45-46页 |
6.1.4 推迟退休年龄对制度内赡养比的影响分析 | 第46-47页 |
6.2 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47-50页 |
6.2.1 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敏感性分析 | 第47-48页 |
6.2.2 劳动参与率的敏感性分析 | 第48-50页 |
6.3 结论 | 第50-51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1-5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52-54页 |
7.3 本文的不足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81页 |
附录A 各省市2010年第六次人.普查城镇人.数 | 第60-65页 |
附录B 各省市2010年第六次人.普查分性别、年龄死亡率情况(城镇) | 第65-69页 |
附录C 各省市2010年第六次人.普查育龄妇女分年龄生育状况(城镇) | 第69-71页 |
附录D 各省市人.净迁移率 | 第71-74页 |
附录E 中国0岁人.性别比 | 第74-75页 |
附录F 各省市2025年城镇人.数 | 第75-78页 |
附录G 1949年-2012年中国男女性别比 | 第78-80页 |
附录I 不同地区职工平均工资及增长率 | 第80-8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