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性骨架拱桥受力特点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简介 | 第11页 |
1.2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的受力特点 | 第11-13页 |
1.3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的发展概况 | 第13页 |
1.4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1.5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6-19页 |
1.6 劲性骨架与满堂支架施工方法的优缺点对比 | 第19页 |
1.7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 第19-21页 |
1.8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两种施工方法的受力对比 | 第22-63页 |
2.1 凤凰二桥满堂支架施工与劲性骨架施工概述 | 第22-26页 |
2.1.1 凤凰二桥满堂支架施工简介及其施工顺序 | 第22-24页 |
2.1.2 凤凰二桥劲性骨架施工简介及其施工顺序 | 第24-26页 |
2.2 两种有限元模型模拟方法及验证 | 第26-40页 |
2.2.1 有限元模型的材料特征 | 第26-28页 |
2.2.2 模型中的施工顺序及施工时间 | 第28-30页 |
2.2.3 满堂支架施工法模拟方法及假定 | 第30-31页 |
2.2.4 劲性骨架施工法常用模拟方法及假定 | 第31-32页 |
2.2.5 综合考虑三种方法的计算方法 | 第32-36页 |
2.2.6 劲性骨架施工模拟方法验证 | 第36-40页 |
2.3 劲性骨架刚度对拱桥受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 施工方法对比结果 | 第41-59页 |
2.4.1 主拱施工阶段对比 | 第42-46页 |
2.4.2 全桥施工完成阶段对比 | 第46-50页 |
2.4.3 成桥十年阶段对比 | 第50-54页 |
2.4.4 主拱断面施工阶段对比图 | 第54-59页 |
2.5 两种施工方法对比结论 | 第59-6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三章 劲性骨架拱桥受力分配及传递分析 | 第63-83页 |
3.1 概述 | 第63页 |
3.2 模拟方法及单元选取 | 第63-64页 |
3.3 本构关系的选取 | 第64-71页 |
3.3.1 混凝土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 第64-67页 |
3.3.2 劲性骨架本构关系 | 第67-69页 |
3.3.3 接触单元本构关系 | 第69-71页 |
3.4 荷载和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71页 |
3.5 非线性求解 | 第71-72页 |
3.6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72-81页 |
3.6.1 位移分析 | 第72-73页 |
3.6.2 反力分析 | 第73-74页 |
3.6.3 应力分析 | 第74-79页 |
3.6.4 裂缝分析 | 第79-8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四章 劲性骨架拱桥温度影响 | 第83-94页 |
4.1 概述 | 第83页 |
4.2 模拟方法及原理 | 第83-84页 |
4.3 梯度温度影响 | 第84-89页 |
4.3.1 劲性骨架架设完毕阶段 | 第84-87页 |
4.3.2 主拱施工完成阶段 | 第87-89页 |
4.4 系统温度影响 | 第89-93页 |
4.4.1 劲性骨架架设完毕阶段 | 第89-91页 |
4.4.2 主拱施工完成阶段 | 第91-9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5.1 结论 | 第94-95页 |
5.2 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附件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