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1 生菜 | 第13-14页 |
1.1.1 生菜 | 第13页 |
1.1.2 生菜的耐盐性 | 第13页 |
1.1.3 生菜转基因研究 | 第13-14页 |
1.2 盐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 第14页 |
1.3 ACC脱氨酶与植物耐盐性 | 第14-16页 |
1.4 ACC脱氨酶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1 ACC脱氨酶 | 第16-17页 |
1.4.2 含有ACC脱氨酶基因的植物促生菌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3 acd S基因转化植物的研究 | 第18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生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20-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1 材料 | 第20页 |
2.1.2 生菜无菌苗培养 | 第20页 |
2.1.3 生菜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 | 第20-21页 |
2.1.4 生菜不定芽诱导生根 | 第21页 |
2.1.5 潮霉素选择压的确定 | 第21页 |
2.1.6 预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21页 |
2.1.7 头孢霉素浓度的确定 | 第21页 |
2.1.8 农杆菌菌液最佳侵染时间的确定 | 第21-22页 |
2.1.9 最佳共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2.2.1 不同激素浓度对生菜叶片再生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2 诱导生根培养基 | 第23页 |
2.2.3 选择培养基中潮霉素浓度的确定 | 第23页 |
2.2.4 预培养时间对生菜转化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5 抑菌抗生素Cef的选择 | 第24页 |
2.2.6 不同侵染时间对生菜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7 不同共培养时间对生菜转化的影响 | 第25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25-28页 |
2.3.1 不同激素浓度对生菜再生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 遗传转化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转蜡样芽孢杆菌acd S基因生菜幼苗的获得 | 第28-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4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3.1.2 acd 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29页 |
3.1.3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3页 |
3.1.4 生菜的转化 | 第33页 |
3.1.5 转基因生菜的PCR鉴定 | 第33-35页 |
3.1.6 转acd S基因生菜的蛋白表达分析 | 第35-38页 |
3.1.7 荧光观察 | 第38-39页 |
3.1.8 转基因生菜ACC脱氨酶活性的检测 | 第39-4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3.2.1 蜡样芽孢杆菌acd 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44页 |
3.2.2 含acd S基因的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44-45页 |
3.2.3 蜡样芽孢杆菌acd S基因对生菜的转化 | 第45页 |
3.2.4 转基因生菜的PCR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3.2.5 转基因生菜的蛋白表达分析 | 第47页 |
3.2.6 转基因生菜的荧光观察 | 第47-48页 |
3.2.7 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中ACC脱氨酶活性的比较 | 第48-49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9-51页 |
3.3.1 acd S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9-50页 |
3.3.2 生菜遗传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转acd S基因生菜耐盐性评价 | 第51-6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4.1.2 盐胁迫处理 | 第51页 |
4.1.3 盐胁迫处理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51-5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4.2.1 T2代转基因生菜PCR鉴定 | 第55-56页 |
4.2.2 盐胁迫处理对转基因生菜生长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3 盐胁迫处理对转基因生菜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57页 |
4.2.4 盐胁迫处理对转基因生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7页 |
4.2.5 盐胁迫处理对转基因生菜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6 盐胁迫处理对转基因生菜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8页 |
4.2.7 盐胁迫处理对转基因生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8 盐胁迫处理对转基因生菜抗氧化物酶系统的影响 | 第59-61页 |
4.3 讨论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生菜离体再生体系的构建 | 第62页 |
5.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生菜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 第62页 |
5.3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及鉴定 | 第62页 |
5.4 acd S转基因生菜功能分析 | 第62-64页 |
主要试剂和配方 | 第64-68页 |
试剂 | 第64页 |
配方 | 第64-67页 |
实验仪器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