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动机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动机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及评述 | 第12-15页 |
1.2.1 政府采购理论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2 评标方法的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7-23页 |
2.1 评标决策理论 | 第17-21页 |
2.1.1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 第17-18页 |
2.1.2 多属性决策理论 | 第18-19页 |
2.1.3 群决策理论 | 第19-21页 |
2.2 信息熵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采购建设工程项目评标方法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3.1 现行建设工程项目评标方法 | 第23-27页 |
3.1.1 经评审的最低评标价法 | 第23-25页 |
3.1.2 综合评价法 | 第25-27页 |
3.2 现行建设工程项目评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3.2.1 评标委员会组建不规范 | 第27-28页 |
3.2.2 现行最低投标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3.2.3 现行综合评价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8页 |
4.1 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 第31-32页 |
4.2 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流程 | 第32-33页 |
4.3 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33-38页 |
4.3.1 投标报价 | 第34-35页 |
4.3.2 质量保证 | 第35页 |
4.3.3 工期进度 | 第35页 |
4.3.4 施工方案 | 第35-36页 |
4.3.5 资质与信誉 | 第36-38页 |
第五章 评价指标权重的制定 | 第38-52页 |
5.1 AHP法制定主观初始权重 | 第38-44页 |
5.1.1 AHP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 第38-39页 |
5.1.2 AHP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 第39-44页 |
5.2 熵值法对权重系数的客观修订 | 第44-47页 |
5.2.1 熵权的定义 | 第44-45页 |
5.2.2 熵权的性质 | 第45-46页 |
5.2.3 对初始权重系数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修订 | 第46-47页 |
5.3 投标方案的选取 | 第47-50页 |
5.3.1 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专家意见集结权重的修正 | 第48-50页 |
5.3.2 群体专家意见的集结 | 第50页 |
5.4 权重系数修正算法模型的计算机实现(MATLAB2013a) | 第50-52页 |
第六章 权重系数修正算法模型的应用实例 | 第52-62页 |
6.1 案例简介 | 第52页 |
6.2 权重系数修正算法模型的应用 | 第52-60页 |
6.2.1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层次结构的形成 | 第52-54页 |
6.2.2 指标权重的确立 | 第54-58页 |
6.2.3 最终投标商的选取 | 第58-60页 |
6.3 评标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7.1 结论 | 第62页 |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