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互层条件下的储层地震预测方法与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2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9-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薄互层反射特征分析 | 第12-25页 |
2.1 地震反射波的分辨率 | 第12页 |
2.2 砂泥岩薄互层反射特征 | 第12-17页 |
2.2.1 薄层反射系数频率响应 | 第13页 |
2.2.2 合成记录 | 第13-14页 |
2.2.3 薄层分辨率 | 第14-17页 |
2.3 薄层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获取与层位标定 | 第17-25页 |
2.3.1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获取 | 第17-19页 |
2.3.2 合成记录的制作与层位标定 | 第19-25页 |
第3章 常规属性提取优化技术 | 第25-36页 |
3.1 薄层地震属性提取 | 第25-28页 |
3.1.1 振幅属性的提取 | 第25-26页 |
3.1.2 频率属性的提取 | 第26页 |
3.1.3 吸收衰减属性的提取 | 第26页 |
3.1.4 速度信息提取 | 第26页 |
3.1.5 波形信息提取 | 第26页 |
3.1.6 阻抗信息提取 | 第26页 |
3.1.7 分形属性提取 | 第26-28页 |
3.2 地震属性优化技术 | 第28-36页 |
3.2.1 地震属性降维映射 | 第28-29页 |
3.2.2 地震属性选择 | 第29-36页 |
第4章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及应用 | 第36-67页 |
4.1 储层预测基本方法分析 | 第36-55页 |
4.1.1 多元逐步回归法 | 第36-40页 |
4.1.2 神经网络方法 | 第40-44页 |
4.1.3 协克里金方法 | 第44-45页 |
4.1.4 支持向量机方法 | 第45-51页 |
4.1.5 反演方法 | 第51-53页 |
4.1.6 其余较简单或经过发展而得的新方法 | 第53-55页 |
4.2 薄层综合预测应用实例 | 第55-67页 |
4.2.1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 第55-56页 |
4.2.2 储层预测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6-67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