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其他古代小说研究与评论论文

《子不语》中的城隍、关帝、阎罗故事分析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17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第11-13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第13页
    《子不语》研究的现状第13-17页
        1、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思想研究第14-15页
        2、《子不语》的研究状况第15-17页
第—章 《子不语》中的城隍信仰第17-32页
    1.1 中国历史上的城隍崇拜第17-20页
        1.1.1 “城隍”一名的由来第17-18页
        1.1.2 城隍信仰的发展历程第18-20页
    1.2 《子不语》中城隍的神职第20-28页
        1.2.1 司法职能第20-23页
        1.2.2 冥官职能第23-26页
        1.2.3 道德职能第26-28页
    1.3 《子不语》中的城隍信仰的民间文化意蕴第28-32页
        1.3.1 城隍的人格化第28-29页
        1.3.2 城隍信仰的世俗化第29-31页
        1.3.3 城隍信仰的宗教功能第31-32页
第二章 《子不语》中的关帝信仰第32-42页
    2.1 关帝信仰的形成与演变第32-34页
    2.2 《子不语》中关帝的故事类型第34-39页
        2.2.1 关帝伏魔第34-35页
        2.2.2 关帝除邪第35页
        2.2.3 关帝降乩第35-38页
        2.2.4 关帝断案第38-39页
        2.2.5 关帝欺人第39页
    2.3 《子不语》中关帝信仰的民俗内涵第39-42页
第三章 《子不语》中的阎罗第42-48页
    3.1 阎罗信仰的发展第42-43页
        3.1.1 阎罗出现前的鬼和地狱说第42-43页
        3.1.2 阎罗信仰的流播第43页
    3.2 《子不语》中的阎罗信仰与佛教伦理第43-48页
        3.2.1 命由天定的人生观第43-45页
        3.2.2 轮回因果的报应说第45页
        3.2.3 善恶有报的道德观第45-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5-56页
承诺书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用户群透视的用户行为分析和推荐
下一篇:云南社会保险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