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国内建筑节能现状 | 第8-9页 |
1.1.2 国外建筑节能现状 | 第9页 |
1.2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的内容以及创新点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0-11页 |
1.3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3.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规定及计算方法 | 第11-12页 |
1.3.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的现状 | 第12页 |
1.3.3 常见建筑围护结构的构造列举分析 | 第12-13页 |
1.4 杭州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分析 | 第13-17页 |
1.4.1 杭州地区气候环境及建筑特点 | 第13-14页 |
1.4.2 杭州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 | 第14页 |
1.4.3 建筑节能法律法规缺乏约束力,地方标准不够健全 | 第14-15页 |
1.4.4 社会各界对建筑节能的认识淡薄 | 第15-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杭州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34页 |
2.1 居住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9-27页 |
2.1.1 居住建筑能耗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的分析 | 第19-21页 |
2.1.2 能耗影响因素对建筑能耗影响的量化研究 | 第21-27页 |
2.2 规划设计中建筑朝向对节能计算的影响 | 第27页 |
2.3 层次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2.3.1 建立梯阶层次结构 | 第28页 |
2.3.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28-29页 |
2.3.3 计算权向量 | 第29页 |
2.4 建筑自身的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2.5 影响因素的特性分析 | 第31-32页 |
2.5.1 建筑节能市场分析 | 第31页 |
2.5.2 政府特性分析 | 第31-32页 |
2.5.3 基于节能指标的原因分析 | 第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杭州地区居住建筑节能 65%技术体系的研究 | 第34-46页 |
3.1 确定居住建筑节能 65%技术体制 | 第34-36页 |
3.1.1 非透明围护结构基本参数和热工指标 | 第34-35页 |
3.1.2 空调能效比 | 第35页 |
3.1.3 透明围护结构参数指标 | 第35-36页 |
3.2 居住建筑节能 65%的技术指标设计的研究 | 第36-42页 |
3.2.1 建筑外墙节能设计 | 第36-39页 |
3.2.2 建筑屋顶节能设计 | 第39-40页 |
3.2.3 建筑遮阳节能设计 | 第40-41页 |
3.2.4 建筑外窗节能设计 | 第41-42页 |
3.3 基于杭州地区某居住建筑案例进行的节能设计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